在中国,高血压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30-79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9%,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这一数字背后意味着全国约有2.715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相当于每四位成人中就有一人患病。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高血压在中国的普遍性,也揭示了防控工作的紧迫性。
尽管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控制率仅为18%,远低于世卫组织设定的50%目标。更令人担忧的是,在2.715亿高血压患者中,超过40%的人并不知晓自己患病,超过50%的人未接受规范治疗。这种低知晓率和低治疗率使得高血压成为心脏病、脑卒中、慢性肾病和痴呆症等疾病的主要诱因,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
世卫组织警告称,若不对高血压这一可防可治的疾病加以有效控制,将导致数百万人过早死亡,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估计,2011至2025年间,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预计将给中低收入国家造成3.7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中国,高血压已成为非传染性疾病致死的首要风险因素,其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2024年,全球高血压患者总数已达14亿人,各区域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西太平洋区域(包括中国)为29%,而东地中海区域则高达38%。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控制率普遍偏低,仅有约3.2亿患者通过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血压,占比略超五分之一。在195个国家和地区中,仅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冰岛和韩国四国实现了“50%控制率”的目标,而99个国家的控制率仍低于20%。
报告预测,若不采取有效干预,到2030年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将突破15亿。然而,如果各国能将高血压控制率提升至50%,到2050年有望避免7600万人死亡,并每年节省约1000亿美元的医疗支出。这一数据凸显了加强高血压防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报告指出,当前防控工作中的主要障碍包括:关键风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反式脂肪摄入和缺乏运动)管控不足、认证血压设备可及性低、缺乏标准化诊疗流程和训练有素的基层医务人员、药品供应不稳定且费用高昂、患者经济保障不足,以及信息监测系统不完善等。
中国的高血压防控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不足,许多人未能定期测量血压,导致大量患者未被诊断。其次,基层医疗体系在高血压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匮乏,专业医务人员不足。此外,高血压患者的长期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许多患者在确诊后未能坚持规范治疗。
高血压虽是一种慢性病,但其危害不容小觑。中国的高血压防控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未来有望显著降低高血压带来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世卫组织的报告不仅是一份警示,更是一份行动指南。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让更多人远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威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