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向,男,1967年1月生,重庆奉节人,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1988年7月参加工作。他扎根奉节脐橙产业一线37年,致力于引育推广7个脐橙主栽品种、攻克油胞下陷等技术难题、迭代危险病虫害高效防控技术。他先后荣获重庆市果品生产先进个人、重庆市柑橘高接换种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经济作物生产先进个人、奉节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奉节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二十余项荣誉。
“啃硬骨头”的学习者
让奉节脐橙有了“本土魂”
1988年,刚参加工作的丁永向面对一个棘手的现实:奉节脐橙品种单一、技术落后,专业人才更是“一双手能数过来”。品质是脐橙的根,品种是品质的魂。中专毕业的他没被“起点低”吓倒,反而把“缺啥补啥”当成信条。
为学技术,丁永向成了科研院所的“常客”,他频繁往返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把专家的讲课笔记抄满3个笔记本。为试品种,他把果农家的脐橙地当成“试验场”,白天记录果树生长数据,夜晚在煤油灯下对比分析,皮肤晒得黝黑,手上磨出老茧。“有次为观察晚熟品种的抗冻性,他在果园守了两个通宵,冻得发烧也没离开。”老同事回忆道。
1995年,在奉节县袁梁村一位果农的田间,一株果树上晚熟的脐橙枝梢引起了丁永向的注意。他与同事反复试验,多次奔赴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最终培育出晚熟品种“95-1”(后命名“凤晚脐橙”)。功夫不负有心人,丁永向牵头陆续为奉节引育7个主栽品种,培育出凤园脐橙(奉园72-1)、凤晚脐橙(95-1脐橙)等本地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打破了“外来品种依赖症”。通过多种契机,牵线引入早熟福本、鲍威尔、斑菲尔、切斯列特等晚熟品种,成功在白帝镇种植伦晚品种,让奉节脐橙实现“从11月到次年6月,月月有鲜橙”,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扎下了“良种根”。
“解难题”的技术员
让果农种出“放心橙”
在康坪乡大架村,曾经欢声笑语的果园里,前段时间却弥漫着一丝焦虑的气息。“你看这叶子上布满小斑点,八成又是蓟马在作祟!”村民明道山蹲在一棵老树旁,眉头紧锁。
得知情况后,9月17日清晨,丁永向带领技术团队,驱车翻越蜿蜒山路,直抵康坪乡大架村橙园深处,为果农解决蓟马病虫害难题。而这样的场景,他已重复了37年。
“丁专家,我的橙子表皮总是坑坑洼洼,卖不上价咋办?”几年前,果农李大叔的求助,道出了奉节脐橙“油胞下陷”的行业难题。丁永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刻牵头成立攻关组,扎进果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他带着团队走遍全县26个乡镇的果园,采集170多份土壤样本,经过10多次配比试验,终于找到“症结”——微量元素失衡。通过果园测土配方施肥和营养诊断矫治技术研究,解决柑橘果树营养失衡导致的微量元素缺乏问题,降低脐橙果实油胞下陷率,将全县脐橙优果率提高10%。李大叔的果园当年就实现“优果卖高价”,收入增加了近三成。
病虫害是果农的“心头病”。2003年的经历让丁永向记忆犹新,当时亚洲最大水果商新加坡复发中记有限公司收购全县脐橙,但是由于脐橙果子表面有“油胞下陷”生理性病害,没有卖相,让该公司亏了血本。为了攻克这些难题,丁永向在脐橙树下一蹲就是几个小时。“有一次,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丁永向带着技术团队在脐橙林里挨着数每一片叶子上的虫点,差点晒晕了。”同事何胜奎说。
丁永向主持“121”课题《脐橙危险病虫害高效防控技术攻关与应用》。5年间,他在示范园反复试验,创新出“诱虫灯+诱虫板+生物防治”的综合方案,让全县大实蝇蛀果率从5%降至1%以下,实现柑橘木虱动态清零、黄龙病“零发生”。
为让技术“落地”,丁永向每年制订生产技术推广方案简易读本,制作“地理标志产品奉节脐橙生产技术”可视化教程,通过农技随访、技术赶场、“科特派”网课、识农APP等形式,年均开展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80场次、直接受益果农超5000人。
“驻田间”的书记
让铁甲村走出“脱贫路”
2022年6月,丁永向卸任铁甲村第一书记时,村民含泪相送。七载驻村,千钧情深。
2015年,丁永向主动申请到永乐镇铁甲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彼时的铁甲村,喀斯特地貌让饮水成了“难题”,泥土路让农产品“运不出”,贫困发生率高达16.07%。“村民要脱贫,先得解决‘吃水难’‘走路难’‘挣钱难’。”丁永向的驻村日记里,写满了为民办实事的计划。
为解“饮水愁”,他推动实施三峰岩抽水工程、小湾子水池一拖六管网、160万立方米的西流村水库等骨干水源改造,基本解决1100户人畜用水难题,结束了“吃水靠天”的无奈;为破解“交通堵”,他新修产业路、打通断头路6条,硬化、整治道路近25公里,建设人行便道15公里,到县城驾车时间缩短至25分钟,打破了“交通靠走”的阻隔;为找“致富路”,他规划“高中低”三带产业发展模式,在高山片区发展脆李800亩、蔬菜500亩,中山片区发展生猪、肉牛养殖大户28户,招商引资近1000万元建设永乐印象等农旅项目,在低山片区新发展龙回红等品种脐橙1000亩,将脐橙种植提升至1500亩,全村真正实现了一人一亩地产业,告别了“土豆玉米做主粮”的困境。
通过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农房“三改”、拆旧建新等方式改造农房280余户,改写了“遍地土房”的历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大美铁甲行动”环境综合整治,装路灯、栽桂花、修花坛、完善清扫保洁措施、开展清洁家园评比,治好了“污水横流”的痛点。2016年,铁甲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守初心”的追梦人
让“甜蜜事业”结出“振兴果”
37载光阴,丁永向见证了奉节脐橙的“蝶变”,种植面积从不足10万亩扩至38.3万亩,年产量50.7万吨,品牌价值从2017年的182.8亿元增至2025年的381.7亿元,产业覆盖26个乡镇、162个村、30万人。
如今,58岁的丁永向成立专家工作室,依托“脐橙产业大脑”开发“专家问诊”等板块,把科普知识上传进去,提高果农的种植技术。他参与编制《奉节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年)》等重大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奉节脐橙产业提质增效。
在永乐镇大坝村示范基地,他推广“六个一”绿色种植管护新技术,指导安装1800盏诱虫灯、300余万张诱虫板,年均减少农药使用量1000升、化肥使用量300吨,亩均生产成本降低200元,示范基地优质果率提升至80%以上,销售均价达到4.5元/斤,比其他传统生产模式增收35%。2024年全村脐橙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2.4万吨,产值突破1.8亿元,户均收入超12万元。
未来,奉节将继续用好“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升“产”效益,讲述更多“一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乡村振兴新故事,丁永向的“甜蜜事业”,也将继续在橙园里延伸。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丁永向始终与奉节发展同心同向,如岩竹般咬定青山,以技术为刃劈开产业困境,让三十万果农尝到“甜蜜事业”的丰收之喜。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郭若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