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秋,中央华中分局正在展开紧急会议。会议室传来中央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的质问声:“你到底会不会打仗?”
面对质问,陈毅无话可说,只能唉声叹气,因为在此前的泗县战斗中,由于他的急躁和轻敌,指挥失利,导致解放军伤亡惨重,还未攻下泗县。
在会议之前,华中军区几位领导商议后,已经向中央和毛主席发去密电:“泗县战斗的失败,陈毅要负主要责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陈毅为何会被质疑不会打仗?毛主席接到密电又会如何处理?
1946年正是内战全面爆发的时候,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势不两立,各地打的如火如荼。
当时的山东野战军司令的陈毅和参谋长宋时轮商议后,决定向淮北地区进攻,第一个目标是安徽泗县,先消灭两个团,然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战斗。
对陈毅和宋时轮的主张,其实我军内部是有不同意见的,中央华中分局的领导邓子恢、张鼎丞等,都持反对意见,建议先打蒋介石的部队,而不是这支精锐力量。
面对不同意见,陈毅和宋时轮向延安报告,说明了攻打原因和战略战术。
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经过认真考虑,支持陈毅和宋时轮的做法。
1946年8月7日战斗打响,当时正值盛夏,是这座淮北小城的雨季。
早晨下起的小雨,到中午已经变成大雨,城外积水很深。
在一个简陋的作战室内,陈毅眉头紧皱,本想一天内拿下泗县,可惜天公不作美。
“陈老总,雨太大了,我建议暂停进攻。”宋时轮有些沮丧的说。
“不行,现在暂停会影响士气,打仗就要一鼓作气。”陈毅急躁的说道。
“我刚刚接到报告,城外的水不算深,命令下去按原计划进行。”陈毅的神情凝重。
这场战斗打得极其艰难,暴雨导致护城河水位暴涨,战士们陷入泥潭,行动受阻。
爆破武器在雨中受潮,使用艰难,战士们得不到掩护,只能任由城墙上的国军用机枪扫射,加上泗县守城的两个团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战斗现场非常惨烈!
在攻城的过程中,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得知泗县的天气状况,特意来电提醒陈毅,不要急于行动。
陈毅有些急躁,加上轻敌,就没有认真听取中央的意见。
经过几天的激战,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都伤亡惨重,但是最终泗县县城还是没有攻打下来。
泗县战斗的失利,我军不仅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连泗县都没能攻下,对战士们的士气影响很大,大家垂头丧气,情绪低迷。
陈毅也非常后悔自己的轻敌和鲁莽。
得知泗县战斗失利并且伤亡惨重,中央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常委张鼎丞再也坐不住了。
作为老革命,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战士们白白牺牲,于是决定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汇报情况。
在电文中表达了对陈毅的不满,认为此次战斗的失利,完全是因为陈毅的个人英雄主义作祟,对陈毅的指挥作战的能力提出质疑。
其实在战后,陈毅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出这次战役自己的失误:一,兵力部署不妥当。二,情报获取的并不全面。三,协同作战不到位。
接到电报,中央军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部分人的意见是陈毅不再适合山东野战军司令员的职务。
毛主席高瞻远瞩,深谙用人之道和统帅之责。他没有急于表态支持或否定任何一方,而是在深思熟虑后,做出了极具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的回应。
他沉思了一会,说道:“我不同意换掉陈毅同志。第一,临时换将是兵家大忌,会导致军心混乱。第二,陈毅同志的军事指挥能力大家在以前的战斗中也是有目共睹的,不能因为一次的失利,就否定全部,毕竟人无完人。第三,决定安排粟裕和陈毅搭档,辅助陈毅,以减轻他指挥的压力。”
毛主席的处理方式,得到了中央军委的一致认可。
从此,形成了“陈毅掌舵、粟裕辅助”的黄金组合。
在以后的战斗中,陈毅和粟裕紧密配合,相辅相成,在他们领导下,在和国民党交战中,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很大贡献。
陈毅也一雪前耻,从此再没人质疑他指挥作战的能力。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揭秘孟良崮战役起源:解放军泗县失利避打桂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山东野战军外线出击与泗县失利
#头条深一度##发优质内容享分成##MCN微头条伙伴计划##头条创作者激励计划#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