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帛书版第55章,传世版第11章。
原文是: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理解:
老子举了3个例:
一是造车。古时候的车,车轮起着决定作用,车轮的制作工艺相当精细,需要三十根辐条均衡地分布受力,才能运转良好。但车造好后,关键部分却转移到了其“无”的部分,因人们需要使用车辆空的部分来载人或货物。
假如一辆车,制作精良,却没有预留装载空间,这辆车终是废车!
![]()
接下来是制陶。埏埴是搅拌泥土,制作罐子之类容器,罐子起作用的,也是中间“无”的部分;
然后是修房子。先打地基,再用土石木头之类搭建,修好之后还得开凿门窗,最后人们利用的,却是其内部“无”的空间。
每句话的前半部分讲“有”,即看得见的实体,这是绝大多数人们所关注的物质世界。
而后半部分,则讲“无”:
- “无”,虽因“有”而生,却又相对独立;
- “无”与“有”,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 “有”决定“无”的存在,“无”决定“有”的价值;
- “有”是实际利益,“无”,却是事物的功用、妙用之所在!
- 无,很多时候被人忽略,甚至不被意识到,却常常是事物的关键部分!
老子用了3个“当其无”——正在于其“无”的部分,以起强调作用。
![]()
应用:
1、有无相生,辩证看待
任何人事物,都不止一面,“有”可能只是表相,我们更要重视事物无形却更本质的一面。
比如当下很多人找对象,只顾看对方外形、长相、收入等“有形”的部分,却忽略了其更核心的人格素质、心理状态、道德修养等“无形”部分,为幸福人生埋下隐患。
2、有无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当下的有,不能说明一直会有,当下无,也并不代表永远都无,要用发展的思维看待,更要学会对事物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加以善用。
维持好“有”的部分,让有的状态更好更长久,巩固好“无”的部分,让其功用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3、抓住关键
人生终是有限,不要光看重有形之利益,更不要忽略了那些无形却有极大妙用的事物。
很多人的一生,都在追逐房子、车子、票子这些现实物质利益,却忘记维护和滋养那个看不见的精神世界,上了年纪才意识到,貌似“拥有”很多,内在却空洞乏味,无所寄托。更重要的,记得追随和寻求那无形无象、却能启迪智慧,引领人生方向的“大道”。
我是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