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深夜,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新一轮大规模空袭,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高速冲向目标,“天竺葵”无人机集群在夜幕掩护下发动隐蔽突击。俄军对第聂伯罗、扎波罗热、尼古拉耶夫、切尔尼戈夫、波尔塔瓦、敖德萨、苏梅和哈尔科夫州等关键地区构建了严密的火力打击网络,意图避开乌军雷达探测和防空拦截区,集中攻击乌克兰大型基础设施、军事目标及空军机场。然而此次空袭结果出人意料——俄军发射的8枚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被拦截6枚,32枚KH-101巡航导弹中有29枚遭击落,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普里莫尔斯克-阿赫塔尔斯克方向发射的近700架“天竺葵-2”攻击无人机和“天竺葵-3”巡飞弹,更有552架被成功拦截。据乌克兰空军报告,仅有3枚巡航导弹和23架无人机命中乌克兰10个地点,另有部分无人机碎片散落10个区域。这意味着俄军绝大部分导弹和无人机未能突破乌军防空体系。
![]()
乌克兰此次之所以能够实现高拦截率,关键在于提前获得了空袭预警。为应对突袭,乌军F-16A战机升空发射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拦截无人机,同时出动配备重机枪和德国“猎豹”自行高射炮的“空中游击兵”机动防空部队进行拦截。在俄军发动空袭的同时,乌军趁机展开反击。俄罗斯国防部称,一昼夜内俄防空部队击落了383架乌军无人机,但仍有部分乌军无人机突破防线,对俄境内目标实施“夜幕钢铁突击”。俄罗斯萨马拉州州长维亚切斯拉夫·费多罗夫承认,该州一座燃料能源基地遭无人机命中;乌军总参谋部则报告其特种部队无人机袭击了萨拉托夫炼油厂——该厂占俄炼油总量2.54%。此外,乌军还袭击了萨马拉州新古比雪夫斯克炼油厂,现场燃起数百英尺高火焰,该厂年炼油能力超过880万吨。
乌克兰背后是北约军事体系的全面支撑。西方红外卫星率先探测到俄导弹发射产生的热信号,随后部署在波兰、罗马尼亚和北欧的北约E-3“哨兵”预警机对俄西部和乌境内实施严密监控,北约东翼部署的远程预警雷达24小时跟踪俄导弹和无人机动向,电子侦察中心则持续监控俄电子信号与通信。在获取俄军空袭情报后,北约联合防空情报中心通过高速数据链将信息实时分发给乌空军和防空部队指挥官,这正是乌军实现高拦截率的根本原因。德国《明镜周刊》披露,德国已向乌克兰投入数亿美元资金和技术,支持其全面生产航程达2000公里的“安-16”远程攻击无人机,大幅提升乌军对俄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
西方通过情报警报、资金与技术支援,全方位强化了乌军防空与远程打击能力。这种模式实质上构成了一种新型联合作战:北约因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反对无法设立禁飞区,也不敢与俄直接冲突,故而采取由北约提供侦察、监控与空情预警,由乌克兰执行作战任务的协作体系。尽管北约拥有F-35、台风战机和爱国者导弹等先进装备,但AIM-120C7空对空导弹和爱国者系统成本高昂、数量有限;乌军则具备低成本拦截无人机的战术优势,由此形成北约负责情报、乌军承担战斗的独特作战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