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三年多的俄乌冲突,最近终于有了现代战争的样子——双方不再只拼地面部队冲锋,而是靠无人机互相袭扰,比谁的无人机更能打、谁的反制更给力。毕竟这种武器成本低、伤亡小,还能精准打击对方关键目标。
![]()
10月28日,绍伊古公开放话,乌军对俄本土目标的无人机袭击,成功命中的不足1%。这话明摆着是说俄军反无人机能力超强,拦截率快到99%。可事实真这么厉害?不到24小时,俄本土就接连炸响,3座能源厂、2处油库被乌军无人机击中。
绍伊古的“高拦截率”说法瞬间被打脸,这到底是俄军吹牛,还是乌军藏了招?这下又要如何向普京交代?
客观说,俄军反无人机实力确实有大幅提升,这一点没法否认。他们现在走的是“软硬兼施”的路子:硬防御上,把“铠甲”-S1、“道尔-M2”这些传统防空装备改造适配反无人机需求,这些机动平台对付低空盘旋的无人机很有一套,之前也曾有过一夜拦截111架乌军无人机的战绩。
![]()
软防御方面,“克拉苏哈-4”电子干扰车成了主力,干扰信号的范围极广,让不少乌军无人机还没到目标上空就失控坠毁。除此之外,俄军还会主动出击,用导弹打击乌军的生产工厂,从源头削弱对方的装备供应。
这些措施确实让乌军无人机损失不小,但要说拦截率能到99%,可能就有点夸张了,真要是这水平,乌军根本不可能接连炸掉俄的关键设施。
绍伊古放话还没满24小时,乌军就用实际行动“反驳”了。29日,乌军先是对俄境内三座工厂动手,无人机精准命中目标,引发爆炸和火灾,其中两座炼油厂本是为俄军提供燃料保障的关键设施。
![]()
同一天,还有两处油库也遭袭击,虽然俄军称击落5架无人机,但显然没拦住所有袭击。更早些时候,还有无人机撞上莫斯科近郊公寓楼造成5人受伤。
这些事实都说明,俄军的反无人机网络存在漏洞,尤其是针对乌军远程打击无人机的防御,还存在明显短板。乌军只要找准俄军防御薄弱区域,就能突破拦截造成实际损失,绍伊古口中的“不足1%命中率”,更像是稳定军心的宣传话术,而非真实战场数据。
其实乌军现在就是靠无人机打消耗战。受征兵难、美欧军援交付慢的影响,乌军地面部队很难组织大规模进攻,只能把无人机当作主要打击手段。
![]()
他们计划2026年生产800万架,其中90%用于近距离打击,剩下10%是远程打击型号,而且目前远程机型产量已经是2022年的22倍。背后有欧洲提供的资金、技术和零部件支撑,乌军有机会靠数量优势堆垮俄军的防御。
哪怕大部分无人机被拦截,只要有少数能命中目标,就能给俄军造成后勤压力和心理震慑。而俄军这边,虽然反制能力在升级,但面对乌军源源不断的无人机,也得持续投入资源,无论是防空系统的弹药消耗,还是电子战装备的部署成本,都是不小的负担。
当然,俄军面临的困境乌军也同样面临,双方在无人机攻防战中都已陷入消耗循环,谁也没法彻底压制对方。这种僵局短期内不会打破,毕竟双方都没有更好的破局手段,只能在无人机领域继续耗下去,看谁先扛不住资源消耗的压力。
![]()
你觉得俄军反无人机能力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乌军靠“堆数量”的无人机战术,真能长期给俄军造成威胁吗?这场无人机消耗战,最终会成为影响俄乌冲突走向的关键吗?欢迎评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