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科研界掀起一场关于科研诚信的风暴,其中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济宁一院”)因多起学术不端行为引发广泛关注。该医院因论文造假、数据篡改、图像修饰等问题,被媒体和学术界多次曝光,成为国内科研诚信问题的典型案例。
![]()
一、多篇论文被撤稿,学术不端行为频发
根据多份通报和媒体报道,济宁一院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数据造假、图像修饰、代写代投、不当署名等。例如,2021年12月,医院曾发布通报,称其管理人员认为医院有15篇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其中6篇已被撤回,6篇被发布关注声明,另有3篇未作特殊标记。此外,2022年10月,国际期刊《生物因子》(BioFactors)在线发布撤稿声明,指出一篇由济宁一院刘秀霞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因图像修饰被撤回。
二、多篇论文被撤稿,涉及多领域
涉及的论文涵盖多个研究领域,包括神经科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等。例如,一篇题为“Lycium BarbarumPolysaccharidesAlleviates Oxidative Damage Induced by H2O2 Through Down-Regulating MicroRNA-194 in PC-12 and SH-SY5Y Cells”的论文,因数据完整性受到质疑,最终被期刊撤回。此外,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牛通、靳留忠等人也被通报处理。
![]()
三、处罚措施严厉,科研人员受重罚
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济宁一院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例如,部分研究人员被取消科研项目申报资格、职称晋升资格、学术评审资格等。此外,部分人员被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警告等。
四、学术诚信问题的普遍性与警示意义
济宁一院的学术不端事件并非个例。根据《自然》杂志的报道,全球范围内,学术不端行为频发,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撤稿率居高不下。据分析,中国高校的撤稿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部分机构甚至出现“论文工厂”现象。这反映出科研诚信问题的普遍性,也暴露出科研激励机制、学术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