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服务精准送达农户手中,打通 “最后一公里”,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鸣乔【MQ-TRWS】土壤墒情监测站以其便捷的使用方式和全面的服务能力,成为了打通农业服务 “最后一公里” 的科技桥梁。
土壤墒情监测站的操作非常简便,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户也能轻松掌握。监测站安装完成后,农户只需通过手机 APP 就能查看土壤墒情数据和相关农事建议,无需复杂的操作流程。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户,许多土壤墒情监测站的生产企业还会提供免费的培训服务,手把手教农户使用设备和解读数据。在四川的一个偏远山村,农户们以前对农业科技了解很少,种植作物全凭经验。自从村里安装了土壤墒情监测站,企业派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现在农户们都能熟练通过手机查看土壤水分数据,并根据建议进行灌溉和施肥。村里的玉米产量提高了 20%,农户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
土壤墒情监测站
土壤墒情监测站还搭建了农业专家与农户之间的沟通桥梁。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监测站的云端平台向农业专家咨询。专家通过查看监测站的实时数据和农户上传的作物生长照片,能够准确判断问题所在,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种 “线上咨询 + 数据支撑” 的服务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的农业指导。例如,山东的一位果农在苹果种植过程中,发现苹果叶片出现发黄现象,他通过云端平台向专家咨询,并上传了土壤墒情数据和叶片照片。专家根据监测数据发现土壤含水量过高,导致苹果根系缺氧,建议及时排水。农户按照专家的建议操作后,苹果叶片发黄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此外,土壤墒情监测站还能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有力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通过监测站的数据,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壤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针对性地推广适合当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例如,某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分析多个土壤墒情监测站的数据,发现某地区的土壤含水量较低,适合种植耐旱的谷子品种。于是,推广部门在该地区大力推广谷子种植,并提供相应的种植技术指导。现在,谷子种植已成为该地区的特色产业,农户每亩地的收入比种植玉米增加了 800 元。
在政策落实方面,土壤墒情监测站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监测站的数据,能够准确了解各地的农业生产情况,评估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为制定更加精准的农业政策提供依据。例如,政府在推行农业节水补贴政策时,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站的数据,可以核实农户的实际节水情况,确保补贴资金精准发放到真正节水的农户手中。
![]()
土壤墒情监测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