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放学的时间点,校门口总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仔细观察一下,着实让那个人感慨:这哪里是接娃,简直就是“比美现场”,妈妈们大多画着淡妆、穿得整整齐齐,爸爸们也收拾得清清爽爽,大家或举手招呼,或点头微笑,氛围挺不错。但在接娃的队伍中,也总能看到几个特别“扎眼”的身影——有的妈妈穿着皱巴巴的睡衣,头发乱蓬蓬的;天气热的时候,还有的爸爸光着膀子就来了。
![]()
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 “穿什么是自己的事,舒服就行”,可孩子会这么想吗?在幼儿园、学校里,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和其他小朋友比较 —— 比较玩具、比较零食,也会比较 “我妈妈穿得好不好看”。当然,小孩子们对衣服是否是品牌,是不是很贵也许没什么概念,但是“睡衣” 这种明显是 “家里穿” 的衣服,会让孩子觉得 “我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一样”,甚至会有点自卑。
在去接孩子的时候,亲眼看到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出校门,看见穿睡衣的妈妈,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跑到妈妈身边,而是躲到了柱子后面。直到其他同学都走得差不多了,才低着头慢慢挪过去,妈妈伸手想拉她,她还往后躲了躲。妈妈还不知什么原因,急着问 “是不是有人欺负你”,孩子半天没吭声,就跟着走,眼眶红红的。
![]()
当然,这个小女孩可能也并不是嫌弃妈妈,只是金额的妈妈穿成这样来学校不合适,怕同学笑话。小孩子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也许同学一句无心的 “你妈咋穿这样”,可能会让孩子记好几天,甚至不敢跟同学提妈妈来接自己的事。
可能有人会说,小孩子懂什么审美,可能就是大人们自己想多了。其实不然,“孩子在 2 岁半到 5 岁,会进入 “审美敏感期”—— 这个阶段的娃,对 “好看” 的执着,超出我们的想象。有的到了 “审美敏感期” 的 孩子,苹果必须是完整的,切了一口就不吃;穿鞋子一定要穿粉色的,别的颜色再舒服也不穿;冬天非要穿纱裙出门,说 “纱裙好看”,冻得流鼻涕也不肯换。
这阶段的孩子,不仅在意自己的穿着,也会在意身边人的 —— 尤其是最亲近的爸爸妈妈。有次我穿了件旧 T 恤去接五岁的小宝,他拉着我的手说 “爸爸,你下次穿上次那件白色衬衫来接我行不行,那个好看”。
![]()
所以孩子并不是不懂,是咱们没留意。他们会通过 “好看不好看” 来认识世界,也会通过爸爸妈妈的穿着,来感受 “被重视” 的程度。如果每次接娃都穿睡衣,孩子可能会想:“妈妈是不是觉得来接我不重要,所以连衣服都懒得换?”
有家长肯定要反驳了:“我是全职妈妈,每天要做饭、收拾家务、带娃,哪有时间打扮?有时候切着菜一看表,接娃时间到了,穿着睡衣就跑,不然就迟到了!”作为二胎家长,我太懂这种 “手忙脚乱” 了,但稍微整理一下形象,换一件衣服,真的不用花太多时间,能让自己看起来 “得体” 很多。
![]()
比如你穿了睡衣,出门前可以套一件宽松的外套,遮住睡衣的图案;头发乱的话,扎个丸子头或者用发圈挽起来,比披散着显精神;再检查一下衣服上有没有油污,鞋子换双干净的运动鞋 —— 前后也就一两分钟,却能让自己看起来清爽不少。
当然,接娃也不一定要 “精致到化全妆”,也并不是要穿多贵的衣服,但 “出门穿外出服” 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尊重 —— 尊重孩子,也尊重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就像你去超市不会穿睡衣,去邻居家串门不会穿睡衣,那去接孩子,为啥就觉得 “穿睡衣没事” 呢?
![]()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他们判断 “妈妈爱不爱我”,往往就从这些小事里来:妈妈有没有好好听我说话,有没有记得给我带喜欢的零食,有没有穿得整整齐齐来接我。这些细节堆在一起,就是孩子心里 “被爱” 的证据。
也不是说穿睡衣接孩子表现得不爱孩子,只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多花一点点心思,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更自信,让他知道 “妈妈来接我,是很认真的事”。毕竟,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几年,能多给他们一些 “骄傲的小瞬间”,不是挺好的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