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消息在考公圈炸了锅:有人随便报了上海事业编考试,居然轻松拿到第二名成功上岸!这事儿让那些在山东、江苏挤破头的考生直呼看不懂。
你说奇怪不奇怪?全国各地考公热度居高不下,唯独上海这边显得有点“冷清”。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上海公务员考试现在成了“冷门选项”,竞争激烈程度跟其他省份根本没法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上海公务员不香了吗?还是说背后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
01 户籍门槛,外地考生的痛
但凡仔细看过上海公务员招考公告的人都会发现,绝大多数岗位明晃晃写着“限上海户籍”。这四个字就像一盆冷水,直接把外地考生的热情浇灭了。
想想看,每年那么多大学生涌入上海求学,毕业时能拿到上海户口的却少之又少。非上海户籍的人想报考,条件可不是一般的苛刻:必须得有硕士以上学历,还要办居住证满一年,积分还得达到120分以上。
这一连串条件卡下来,符合报考资格的人自然就少了。也难怪竞争激烈程度直线下降,出现了“瞎报都能上”的调侃。
![]()
02 收入与房价,现实的残酷对比
就算你过五关斩六将成功上岸,面对的现实问题也够头疼的。有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基层公务员一年到手也就15万左右。
这个数字看起来还行?那你可能不了解上海的消费水平。市区租个一室户,月租金轻轻松松破七千,再加上吃饭交通等日常开销,这点工资真的剩不下多少。
相比之下,上海那么多外企、互联网大厂,给应届生开出的薪资往往更有竞争力。这么一对比,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在上海的吸引力确实大打折扣。
![]()
03 晋升空间,另一个需要考虑的现实
在上海当公务员,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晋升空间。作为直辖市,上海的行政层级相对简单,晋升通道自然就窄了不少。
基层公务员每天面对的是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还有应付不完的检查。想要往上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职业生涯,让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反倒是企业里,只要你有能力,晋升速度可能会快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宁愿去企业打拼,也不愿意选择相对安稳的公务员岗位。
![]()
04 政策倾斜,上海正在改变
不过话说回来,上海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最近出台了29条新政策,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其中明确提出,事业单位招聘要向应届生倾斜,比例不能低于60%。同时还在加快构建租房保障体系,打算用“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来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难题。
这些政策能不能见效,还需要时间检验。但至少说明,上海已经开始行动了。
![]()
05 理性选择,人生不只有考公这条路
其实啊,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理性了。他们知道公务员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种,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相比死磕公务员,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尝试不同的职业路径。央国企、外企、互联网大厂,甚至自主创业,都成了他们的备选方案。
这种多元化的职业规划,反而能帮助年轻人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毕竟,人生不是只有考公这一条路可走。
上海公务员遇冷这件事,说到底反映的是年轻人择业观念的变化。当90后、00后开始用脚投票,传统的“铁饭碗”观念正在被重新定义。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如果是你,会选择报考上海公务员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