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为食品内参原创
作者丨何昕琳编审丨橘子
日前,广东百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利食品)发布公告称,已通过北交所上市辅导验收,这意味着,其距离成功IPO又近了一步。据不完全统计,百利食品已是近半年里第四家冲刺IPO的复合调味品企业,川味复合调料第一股、藤椒油第一股、冬调第一股……调味品的资本化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业绩表现
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式复合调味品中,外资品牌的先发优势,在市场份额与品牌认知度上形成了其独有的壁垒。而在百利食品的表述中,“能与卡夫亨氏、味好美、丘比等外资品牌竞争”是其核心标签之一。
这家公司是什么来头?
公开资料显示,百利食品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在“高性价比西式餐料提供者”的定位下,致力于为市场提供全面的餐饮解决方案。旗下拥有“百利”“味林”“好味”等多个品牌。
![]()
从渠道布局看,百利食品确实有支撑该定位的基础。百利食品的公告显示,其在全国设有54个销售驻点,签约经销商超1381家,合作名单里既有塔斯汀、华莱士、好利来等餐饮烘焙头部品牌,也覆盖了盒马鲜生、Costco、沃尔玛等连锁商超,甚至包括叮咚、朴朴等新兴电商平台,西式复合调味品的应用场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渠道优势也助力了企业业绩的增长。2022-2024年,百利食品营收分别为12.61、16.05亿元和19.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28%、27.4%和1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2.22亿元、2.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4%、41.7%和24.07%,盈利水平跑赢行业平均值。
到了2025年上半年,百利食品业绩增速有所回落,以9.34%的同比增速实现10.39亿元营收,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增长11.26%。若以上半年业绩粗略推算,公司2025年全年营收有望突破20亿元大关。
![]()
此外,有经销百利食品产品的经销商告诉内参君,“百利这个品牌是不错的,不过这两年终端利润是‘马马虎虎能赚点’。但也分具体产品,有的品给到地区分销,一件货就只能赚一两块钱,利润太低了。”
分产品来看,目前百利食品布局了沙拉酱、风味酱、调味粉等各类餐饮、烘焙调味品的完备产品线。其中,酱汁类调味品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板块是唯一实现收入增长的企业,达8.33亿元,同比增长14.33%;粉体类调味品、即食配料营收分别下滑0.33%、18.82%,达1.38亿元、0.67亿元。
![]()
分地区来看,今年上半年,在百利食品的8大销售区域中,有7个区域都实现了业绩增长,其中,华东地区为其最主要的销售区域,以3.61亿元的营收领先,同比增长15.04%;华中地区业绩增速则最快,同比增长18.62%至1.38亿元。
按照规划,百利食品拟于2026年6月完成北交所IPO,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5400万股普通股,募集资金约11.64亿元,主要用于总部建设、智慧工厂和研发中心升级。
扎堆IPO
百利食品的IPO动作并非个例。内参君发现,仅这两个月,就有天味食品、幺麻子、太和坊等三家调味品企业先后启动IPO计划,复合调味品赛道的资本化动作明显加速。有趣的是,这三家公司都以复合调味料为主营业务,且幺麻子、太和坊与百利食品一样,均选择“新三板转战北交所”的曲线上市路径。
具体来看,8月4日,主打藤椒油的幺麻子正式冲刺北交所,剑指“藤椒油第一股”;8月20日,已在上交所上市的“川味复合调味料第一股”天味食品,宣布筹划港股上市,开启 “A+H”双资本平台布局;9月1日,太和坊登陆新三板的第二天就发布相关公告,目标直指北交所“冬调第一股”。再加上百利食品,四家企业虽同属复合调味品赛道,但在细分领域、优势资源上却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从营收规模来看,四家企业呈现“梯队化”分布。据企业公布的财务数据,2024年天味食品以34.76亿元营收居首,百利食品以19.12亿元位列第二,幺麻子、太和坊则分别实现营收6.25亿元、2.63亿元。
其中,天味食品在火锅底料、中式菜品调料领域根基深厚,川味赛道的品牌认知度与市场渗透率领先行业;作为“藤椒油第一股”候选,细分品类优势明显;太和坊虽营收规模最小,但其主营的香肠腊肉调料毛利率超50%,高于海天味业、天味食品等行业头部企业。
不过,细看各家公司的基本面,短板也较为明显。天味食品以川味复合调味品为核心,2024年中式菜品调料、火锅调料营收分别占比51%、36%,合计超87%,产品品类相对单一。2025年上半年,天味食品交出近四年上半年最差成绩单,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4%至13.9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下降23.01%。
幺麻子则面临区域局限,其核心产品“幺麻子”牌藤椒油占主营业务收入超80%,在西南市场认可度高,但华东、华北等区域渗透率偏低。太和坊的问题则在于季节性波动。据企业财报显示,受香肠腊肉制作习俗影响,其销售高度集中于第四季度,占比约70%。
也因此,各个公司如何在资本化后缩小差距、突破自身业务局限,仍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红利支撑
复合调味品企业接连寻求IPO的背后,或是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支撑。所谓复合调味品,是指将两种以上基础调味品按科学比例调配而成的产品,具备便捷性、标准化、口味稳定性等优势,能解决传统单一调味品“操作繁琐、出品不稳定”的痛点。
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国内复合调味品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居民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食品工业标准化需求提升,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调味品行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据第三方机构测算,中国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857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2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2%,是基础调味料的2.5倍,贡献行业增量的62%。
![]()
另外,品类创新也在不断拓宽行业边界。
如今的复合调味品早已不局限于餐饮和家庭场景,从形态上涵盖液态、固态、半固态,从用途上覆盖肉制品加工、预制菜、餐饮烹饪、宠物食品等多个场景,行业地位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扩大产能、升级研发,成为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选择。
但需要警惕的是,上市并非“万能钥匙”,行业竞争从未消失。一方面,天味食品等企业业绩下滑,折射出行业消费疲软与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海天味业、李锦记、厨邦、千禾等传统调味品头部企业都在加速布局复合调味品,推出火锅底料、酸菜鱼调料、海鲜酱等产品,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但总归,对企业而言,IPO是获取资金、加速发展的契机,更是新的起点。随着复合调味品行业更加成熟,终将迎来真正的行业洗牌与格局重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