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洵
我虽然未曾亲从郑老受业,但不失为私淑弟子。我在大学读书时,已经遍读了郑老的著作文章,他是我学习明清史的启蒙老师之一。
最近,我从郑克晟同志得知一件事,那是二十八年前,我和郑老的一段学术上的因缘。事情是这样,一九五六年,拙著《明清史》出版了,郑老作为明清史学界的老前辈,曾亲笔为这本书,写了介绍文字,原稿约三千余字,本来拟发表在北京某刊物上,后来因故没有发表。所以此事我无从得知,史学界也很少有人知道。
现在我得见的是郑老此文手稿的复制件,题为《介绍〈明清史>》,捧读之余,百感交集,追忆往事,恍如目前。当时我三十四岁,是一个历史战线上的新兵,学识浅陋,写的那本书也是一本雏形之作,简陋之极。但是当时郑老并不以为我是一个新手后进,也不嫌那本书的浅陋粗疏,而是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笔墨,欢迎这本书的出版,肯定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并充分鼓励作者的努力。
从郑老的这篇文字中,我深深体会到两点,一是郑老的一贯奖掖后学的精神。郑老不但是一位史学家,而且是一位史学教育家,一生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史学研究和教学的人才。对于史学界的新生事物,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去鼓励、扶持他们不断成长,为解放后我国新史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二是郑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严正学风。郑老这篇介绍文章写作前后,大约已是反右斗争扩大化开始之时,我当时已处于被错划的地位。按照当时的作法,我和我的这本书都应属于被批判之列,是万万不能肯定的。当时郑老坚持了自己的见解,对这篇文章宁可不发表,也不肯轻易改动自己的认识,这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和郑老数十年从事科学事业的严正学风分不开的。
我作为一个后学,对于郑老的为人和学风,是十分敬佩的,郑老对我的鼓励,会使我更加谦虚谨慎,努力于学业。我和郑老在二十八年前的这段学术因缘,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像郑老这样的史学老前辈,除了遗留给我们非常丰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对待学术问题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出他对社会主义祖国新史学发展的强烈责任心和一片真诚的热忱。
(原载《郑天挺学记》,三联书店,1991年4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