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缴费大改?村民断缴后果明确,10月缴费期切勿错过!
刚把地里最后一茬红薯挖完,院墙上还挂着晒得半干的玉米串,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就又聚起了咱村的“消息通”——张婶手里捏着刚从镇上取的零钱,李姨胳膊上还挎着没放下的菜篮子,三两句就聊到了最近大伙儿最关心的“新农合”:“听说今年缴费又变了?有人说‘大改’了,是不是以后缴的钱更多了?”“我家小子在外打工,说村里有人嫌贵不想缴了,断缴了到底行不行啊?”
![]()
一、“新农合大改”是谣言!官方说的“变化”其实就这3点
最近村里不少人传“新农合今年要大改”,有人甚至说“缴费方式全变了,不识字的老人没法缴了”,咱先别慌,这些都不是官方说法。国家医保局早早就发了通知,今年的新农合(现在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实是“常规调整”,核心变化就3件事,每一件都跟咱的钱袋子有关:
第一是个人缴费标准,2024年咱每人缴380元,比去年多了30元,但别光看自己掏的钱——国家财政补贴也跟着涨了,今年每人补贴不低于670元,相当于咱缴1块钱,国家就补1块7还多,这笔账算下来不亏。
第二是报销范围更实在了,之前有些慢性病的药报不了,今年不少地方把高血压、糖尿病的常用药都加进报销清单了,甚至连村卫生室的针灸、拔罐这些中医治疗,也能按比例报,咱平时头疼脑热的,花钱能更少点。
第三是异地报销更方便,家里孩子在外打工,老人跟着去带孙子的,不用再跑回村里报销了,在打工的地方拿着医保卡直接刷,跟咱在镇上医院看病一样方便,这也是官方明确的“便民新政策”。
所以别信“大改”的谣言,这些变化都是往咱村民方便、省钱的方向走的。
二、别跟风“断缴”!这些后果官方早说透了,真不是吓唬人
这两年总有人说“新农合缴了用不上,不如断了”,甚至还有人撺掇邻居一起不缴,咱可得清醒点——断缴的后果,国家医保局早白纸黑字写清楚了,每一条都关系到咱的看病大事:
首先,断缴了今年就没法报销。比如你10月没缴,明年春天突然生病住院,花了几万块,一分钱都报不了,这可不是小数目。咱村民谁家没个头疼脑热的?去年村东头王大爷就是断缴了,急性阑尾炎手术花了8000多,全自己掏的,后来悔得直拍大腿。
其次,断缴后再想参保,可能要等3个月才能用。不是说你今天补上钱,明天就能报销,不少地方规定,断缴后重新参保的,得等“等待期”,这期间要是生病,还是报不了。
最后,大病保险也跟着“失效”。新农合里包含了大病保险,要是得了癌症、中风这些花钱多的病,大病保险能报不少,但你一断缴,大病保险也用不了,真到了急用钱的时候,哭都来不及。
咱缴新农合,就跟给家里的“健康”上了把锁,平时看着不起眼,关键时候能帮咱扛大事儿,可别图一时省小钱,把自己的保障给丢了。
三、10月起缴费期就到了!这3件事提前弄明白,别白跑一趟
从10月份开始,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新农合缴费期就正式启动了(官方一般规定到12月底截止),咱别等快截止了才慌慌张张去缴,提前把这3件事弄明白,省时又省心:
第一,缴费方式选对了,不用跑冤枉路。不想去镇上的,在家用手机就能缴——下一个“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输入家里人的身份证号,跟着提示走就行;要是老人不会用手机,找村里的代办点,村干部会帮着弄,记得带好户口本和身份证。
第二,特殊人群能“少缴甚至不缴”。官方有明确政策,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这些困难群体,缴费能减免,有的地方甚至全额由政府代缴。家里有符合条件的,赶紧去村委会问问,别错过了补贴。
第三,在外打工的,别忘帮家里老人孩子缴。不少年轻人在外上班,家里老人可能不知道缴费时间,咱记得多打个电话问问,或者直接在手机上帮家里人缴了,别等过了期,老人再着急。
缴费期就这3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咱记着把这事放在心上,就跟秋收要及时收庄稼一样,新农合缴费也别“误了农时”。
其实说到底,新农合不是“花钱买罪受”,而是咱村民最实在的“健康靠山”。去年村西头李奶奶住院花了5万多,新农合报了3万8,自己只掏了1万2,要是没缴这笔钱,对普通农家来说,就是一笔大负担。今年的缴费期马上就到了,别被谣言绕晕,别跟风断缴,赶紧把家里人的医保费缴上——这钱花得值,花得安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