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杲杲,机器轰鸣。
在广州路东延段的施工现场,
一条崭新的隧道已初具雏形,
如同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
静卧于京九铁路之下。
昨日,
记者走进这一备受关注的
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
工程现场,
实地探访项目最新进展。
![]()
![]()
记者从项目部获悉,截至目前,隧道主线主体结构及附属工程已全部完成,装饰装修、沥青摊铺、路灯安装等均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整体工程完成超过95%,主体结构即将完工,预计月底通车。
这条连接青云谱区与青山湖区的重要通道,不久后将正式承担起贯通城市东西向交通、有效分流缓解周边道路压力的重任。
1
24小时不间断作业
啃下“硬骨头”
站在隧道口向内望去,隧道内部宽敞明亮,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最后的装饰收尾工作和设备调试。路面沥青已基本铺设完毕,部分工人正在操作机械设备进行面层最后的摊铺压实,路灯安装人员也在同步进行接线和调试。现场一片繁忙,却井然有序。
![]()
“目前项目已经到了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我们正集中力量进行装饰装修、面层沥青摊铺和机电安装等剩余工程的施工。”在施工现场,市建投集团基础项管公司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工程项目办副主任杨锋向记者介绍。
市建投集团基础项管公司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工程项目办现场工程师魏云龙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京九铁路正常运营的干扰,项目参建各方积极协作,建设单位精心组织,不断加强统筹调度。“施工单位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加大人员、材料、机械等投入,实行24小时不停工作业模式。”魏云龙说。
2
智能控制系统
精准驾驭“钢铁巨无霸”
整个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亮点莫过于箱涵顶进下穿京九铁路的施工环节。记者在项目部的展板上看到了这一过程的示意图:巨大的钢筋混凝土箱涵在铁路一侧预制完成后,通过强大的顶推设备,像“穿山甲”一样,被精准地顶入铁路下方的预定位置。
![]()
“箱涵顶进下穿京九铁路,是在保证铁路线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进行的。”中铁四局广州路下穿京九铁路隧道工程安全负责人张彰向记者揭秘了这一高技术含量的施工过程,“我们在铁路线一侧预先制作好箱涵,然后使用顶推设备将其逐步顶进到铁路下方的设计位置。这种方法能最大程度减少对铁路正常运营的干扰,降低因施工导致铁路停运或限速的时间和风险。”
更令人惊叹的是本次顶进采用的智能控制系统。“我们配备了12台400吨级的液压千斤顶作为动力源。”张彰指着控制室内的屏幕说,“与以往主要依靠人工经验控制不同,这次我们采用了全新的智能控制系统。”
记者了解到,在整个顶进过程中,该系统能够智能调节千斤顶的推力、速度,并对箱涵的姿态进行实时高精度监控和动态调整,能将顶推最终的偏差降到最低,有效避免了因姿态失控可能引发的偏差和安全事故,确保了顶进精度和铁路路基的稳定。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类似下穿重要铁路干线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3
“日清日毕”保通车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高效的工程建设离不开科学精细的管理。记者在项目部会议室看到,墙上的施工进度图详细标注着各项工作的节点计划。“我们将总体施工计划细化到月、周、日,当日事当日毕,确保整个工期顺利推进,各个关键节点都能如期甚至提前完成。”杨锋介绍。
广州路
是南昌市“十纵十横十联”干线路网
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下穿京九铁路隧道工程的建成通车,
意义重大。
它将有效打通广州路东西向的“断点”,
实现青云谱区与青山湖区的快速连接,
极大改善城南片区的交通出行条件,
对完善城市路网结构、
疏解洪都南大道、
井冈山大道等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
促进沿线区域的土地开发
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万磊 文/图
编辑:梁琼 二审:万依柳 终审:凌云
![]()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