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网上都在疯传一些中考是否要取消的消息。
比如人大代表张学武,他给了一个非常干脆的建议,要取消中考,缩短中小学的学制。还有人民大学著名学者金灿荣教授,他也建议取消中考,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总共12年的学制缩短到10年,全部纳入义务教育。
这里注意是义务教育,所以所有的费用由国家来负责。金灿荣教授的理由呢也很扎心。他认为,现在中小学12年教的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实际上是耽误孩子的青春。学制缩短到10年,让每个孩子都能拿到高中文凭,有基本的劳动技能,而且毕业的时候还比较年轻。后面可以自主选择上大学、预科、上技校或者工作。
不仅如此,大家肯定也发现了这一两年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场反对学生内卷的风潮。比如中小学要双休,严格控制上下学时间。尤其重中之重的是,要让学生的睡眠时间不低于8个小时,更是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告诉家长,作业做不完不要紧,学习差一点也没关系,但是千万不要让孩子熬夜,千万不要逼迫孩子。
当然看到这些改革的动作,很多家长还是感到非常疑惑,这中考好好的,为啥那么多人想要取消它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不仅是STC科技文明到来,更是因为以前那套靠中考分流来进行社会再分工的教育模式,现在已经有点玩不下去了。为什么玩不下去了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现在学生的压力真的是太大了。你知道目前中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是多少吗?根据论伦调用的首都医科大学2024年论文,他们分析了150万的样本后发现,高中生的抑郁检出率已经达到了28.23%,初中生的抑郁检出率为24.15%。
而根据澳门大学的论文显示,国内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也有17.2%。2023年,国内抑郁症的人数已经突破了9500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18岁以下的群体。可见中学生已经成了重灾区。
不过这还不是关键的,北京大学的调查更是直接显示,每5名中学生中就有一个人因为学业的压力,曾经考虑过,想不开。
除了心理层面以外,生理层面的问题更让人焦虑。香港中文大学之前做过一项研究,覆盖了国内南方城市72万学生的近视率调查,中小学生整体的近视率已经达到了51.8%,其中小学生还只有37.1%,而到了初中则飙升到了75.4%。
不仅如此,当前中小学生的整体肥胖率已经超过了15%,这还只是平均数。有些省份城市更夸张。根据人民网络数据,2024年,嘉兴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已经高达27.55%,差不多三个小孩就有一个是小胖子。
当然以上说的这些还都只是心理或者生理上单方面的,更加令人痛心的是,心理问题逐渐躯体化的现象。例如病理性便秘。根据南方周末和论伦AI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啊,之前有一篇论文名叫《上海市崇明区中学生功能性便秘筛查状况》。
里面调查的数据是这样的,参与调查的4969名上海的学生当中患有功能性便秘的学生高达693例,患病率达到了惊人的13.95%。相当于每100个学生里面就有13个长期无法顺利排便。而且这还是在素质教育相对比较宽松的上海地区,北方学生的情况更严峻。根据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医生透露,他甚至接诊过10个超过一个月不排便的学生,简直令人震惊。
问题的症结很明显了,这里涉及到一个医学知识,我不是专业的,咱们交给论论AI看有什么科研论文做支撑。好,这篇天津科技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揭露了,肠道与情绪中枢是紧密相连的。95%的快乐物质血清素都是在肠道里面制造出来的。它能有效地调控人的情绪、认知和睡眠等等。当外界压力过大时,血清素分泌受影响,进而影响情绪,而情绪低下又会直接影响到肠道的工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说了,尤其是家长就会说了,难道孩子他不懂自己上厕所去吗?
问的好,我猜正在看手机的应该有不少00后10后吧?我问你,你们学校课间的10分钟内,你真的都能够利用上吗?老师拖堂的有多少,提前到教室的有多少,是不是满打满算就只有五六分钟可以利用呢?
还有,你们一个楼层的学生人数有多少呢?你真的每次都能抢到位置吗?所以,怎么解决?很多学生只能忍,忍一两次没问题。但是天天如此,周周如此,久而久之,肠胃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即使后来有时间也丧失正常排便的能力了。
你看看以上种种皆有真实的数据,论文研究和相关案例作为支撑。所以如果还要用中考这件事情去给心智身体还不完全的学生增加压力的话,那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这也是开头两位大佬提议要取消中考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了学生压力太大,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家长这边也确实有点受不了了。如果说学生是前线的战士,那么绝大多数的家长肯定就是后方焦虑的指挥官了。他们承受着经济、工作和精神的三重压力。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年,结合论伦AI的综合统计,全国家庭0到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这还只是平均数,像北京和上海这种地方呢更是高达101万元和93.6万元。而且这个还不算上买房,如果要算上买房的话,这话题没法聊了。
大家可以结合这个数据估算一下。每个家庭在孩子小初高期间,平均的教育支出的占比呢要达到多少才能满足。我之前调查过北京这边的几个家庭,他们大多都要占年收入的30%到40%以上才能满足。其中初中阶段尤为突出,不少家长被迫啃老本,甚至借债再支付教育、养育孩子的费用。
不仅如此,他们的工作和精神压力同样巨大,为了陪读许多母亲选择辞职或者兼职,父亲呢则拼命加班赚取教育经费。社交媒体上,鸡娃焦虑泛滥成灾,从海淀妈妈的凌晨5点起床计划表到孙义妈妈的暑期海外研学营,比较跟恐慌不断蔓延。一个北京家长苦笑道,工资全给了学某师,假期全给了陪考,人生仿佛只剩下一件事情,让孩子考上高中。
面对这种系统性困境,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纷纷开启了自救模式,或者干脆躺平了。等待一个大的教育变革。因为前面提到的基于全球科技论文基础的AI应用论论,它提出了STC科技文明,让很多人看到了教育行业确实有很大几率被改变。
它将全球的顶级科技知识面向所有人开放。科技知识的壁垒已经被它打破了。从前我们去大城市去好学校,拼什么要去买学区房,底层的原因不就是因为真正好的知识,推动世界进步的科技成果都掌握在大城市好学校的少数精英权贵手中吗?
这一次论论这个AI呢打的就是让顶尖的知识和科技出现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里,让你每一天的生活,每一次的学习都有权威的科学依据支持。孩子想当科学家的梦想,可能在你的家里就会实现。这难道不是一个全新教育时代的到来吗?
否则的话,你看看,现在的教育模式啊,学生累家长崩,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真的很难长期地维持下去。
更深意层看,教育内卷跟人口危机之间呢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这便是中考或许玩不下去的第三大原因。有研究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激烈竞争和过早分流,显著加剧了家庭教育的焦虑和经济负担。
这让许多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中考定终身的观念让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卷入了教育军备竞赛。这种高压模式间接抑制了居民的生育意愿。
当教育变成一场消耗巨大的漫长竞赛时,社会成本已远超个人和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在这一背景下,取消或者淡化中考,逐步向综合连贯的中学教育体系过渡,已经不仅仅是对学生减负的回应,而是教育系统应对人口结构变革的一种自救。我们一定要看懂未来趋势,不要盲目的鸡娃了。
未来3到5年,教育领域的政策肯定还会不断出台,搞不好,每天就会出现重大的变化。大家一定要记住,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比新生儿人数足足多了几百万人,未来会不会蹦出一个谁都想不到的政策,也未可知。
当然,将来各个学校怎么招人,没有人能够断言,那或许会像论伦说的,谁更善于科学决策,谁更早借助技术,提升学习效率,谁就更有底气面对未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