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张毛岸英和毛主席的珍贵合影。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于四十年代的延安时期。照片上,毛主席眯着眼睛看向镜头,毛岸英则显得有些腼腆。
毛岸英的童年浸染着革命者的苦难。他跟随母亲杨开慧入狱,亲眼目睹白色恐怖;流落上海街头,尝尽人间冷暖;后被送往苏联学习。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对人民疾苦的特殊敏感。在莫斯科时,他曾写道:“我有两个父亲,一个是生身父亲,一个是中国人民。我要为这两个父亲而奋斗。”
1946年,毛岸英从延安回到延安。毛泽东没有让儿子享受特殊待遇,而是送他去“劳动大学”——陕北农民吴满有家学种地。他睡土炕、吃小米、手上磨出老茧,这段经历使他真正理解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一位战友回忆,毛岸英常说:“不真正了解人民的苦,就不懂得为什么要革命。”
延安的冬天非常寒冷。毛泽东看到儿子身上穿的还是那件在苏联时发的洋货军大衣和一件单薄的军装,似乎有些不合身,也难以抵御陕北的严寒。
一天,毛泽东把自己的一件旧棉衣找了出来。这件棉衣他已经穿了好几年,洗得颜色都有些发白了,但依然厚实暖和。他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将这件棉衣递给了儿子,轻声说道:“岸英,这件棉衣你拿去穿吧,延安不比莫斯科,这里冬天冷,别冻着了。”
这件棉衣不仅仅是御寒的衣物,更承载着父亲无声却厚重的关爱——一种内敛、朴实、不善于用言语直接表达,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的东方父爱。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立即请缨参战。有人劝他留在后方,他反问:“几十万人民的儿子都上了前线,我为什么不能去?”最终他以“刘秘书”的身份入朝,负责翻译和机要工作。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他给妻子写下最后一封信:“为了千万个母亲能够安居乐业,我必须和战士们在一起。”这平淡的话语背后,是他对使命的深刻理解——革命者的后代不是特权的继承者,而是责任的承担者。
笔者感言:看完这张照片和这个故事,大家有何感想?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分享。期待你们的精彩观点。如果有想看的老照片,可以告诉我,我会尽力搜集整理分享给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