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济南一滴泉经典学堂,致力于少年儿童中医经典启蒙、国学经典启蒙,欢迎机构、单位及家庭个人联系。
![]()
说明:信息来自网络,仅为宣传中医药文化;如有侵权,联系后将第一时间删除。本公众号所发布的所有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我们不对使用这些内容后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吴鞠通(1758--1836),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享年79岁。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
据《温病条辩》序言记载,吴鞠通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习儒,19岁时因父病不治,死于庸医之手,认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于天地间”,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观念的影响下,慨然弃儒学医。为父守丧期间开始购置医书,朝夕诵读。23岁时,又因侄儿巧官罹患温病,死于庸医之方,更加激发了从医之志,并重点研究温病。
“又越三载,来游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明季吴又可《温疫论》,观其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遂专心学步焉。”1883年吴鞠通当时被朝廷选贡入京,参与《四库全书》中医部分的抄写和校对工作。正是参与《四库全书》中医的检校,使吴鞠通得以认真研究明代医学家吴又可编著的《瘟疫论》。
主要成就
吴鞠通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温病学的深入研究和创新上。他撰写的《温病条辨》一书,堪称温病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吴鞠通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特别是他提出的湿热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在学术上,吴鞠通最杰出的贡献是对三焦辨证法的推广和发展。他将身体分为三个部分——上焦、中焦和下焦,并针对每个部分的特点和病症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和药方。他还发明了许多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有效药方,比如银翘散、桑菊饮和青蒿鳖甲汤等。
![]()
“气化则湿亦化”思想特色
治湿皆需以行气之法为其根本,行气可使气机条畅而津液流通,阳气通达而水湿得化,即“气化则湿亦化”。
“气化则湿亦化”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吴鞠通认为,湿气弥漫,闭阻阳气,卫外不固,病位偏于肺表,首重气化,上焦轻开肺气为治,湿阻卫气内外合邪用三仁汤气化以达湿化,透解肺卫郁闭之湿邪。吴氏亦云:“肺经通调水道,下达膀胱,肺痹开则膀胱亦开”。故应“先宣肺气,由肺而达膀胱以利湿”。吴氏认为,通过宣发肺气,由肺下达膀胱,亦有利湿邪从小便而去。
参考文献:
[1]莫小英,阮威君,郑锋玲,等.基于“气化则湿亦化”论治湿滞三焦[J].广州中医药大学报,2024,41(04):1048-1052.DOI:10.13359/j.cnki.gzxbtcm.2024.04.035.
说明:信息来自网络,仅为宣传中医药文化;如有侵权,联系后将第一时间删除。本公众号所发布的所有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我们不对使用这些内容后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一滴泉,润童年。
泉城济南一滴泉经典学堂,致力于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学习(国学经典+中医经典)。
一滴泉,虽小,却可汇成江海;
一本书,虽薄,却能点亮人生。
一滴泉经典学堂,愿做孩子人生的第一滴智慧之水。
泉城济南周末少儿公益国学中医学习活动:内容时间
周末少儿公益国学课堂:以《论语》为主,涵盖其他国学经典,时间约一个小时,除寒暑假及小长假之外,持续推进。
周末少儿公益中医课堂:以中医经典为主,强调中医生活化,注重健康生活养成,时间约一个小时,除寒暑假及小长假之外,持续推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