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44天
CINE2025固态电池展暨固态电池行业年会
主办单位:起点固态电池、起点锂电、SSBA固态电池联盟
协办单位及固态年会总冠名:茹天科技
活动时间:2025年11月6-8日
活动地点: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2楼船厅及广州厅)
活动规模:展商规模200+、参会企业2000+、专业观众20000+
同期活动:2025起点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SSBA固态电池产业联盟理事会
第一批展商及赞助商:金钠科技/茹天科技/海四达/融捷能源/易事特钠电/泰和科技/隐功科技/科迈罗/国科炭美/晟钠新能/中钠能源/乔岳智能/津工能源/科达新能/时代思康/富钠能源/极电特能/华普森/瑞扬新能源/亮见钠电/叁星飞荣/珠海纳甘新能源/皓升新能源/扬广科技/银川苏银产业园/兆钠新能源/精诚时代/儒特股份/希倍动力/先导干燥/瓦时动力/博粤新材/苏州翼动新能/亿隆能源/钠创新能源等
在锂电行业进入调整期之时,IPO收紧以及融资等资本市场行动纷纷停止,随着行业进入新一轮回暖期,又出现了多条锂电产业链企业投融资新闻。
起点锂电获悉,近日苏州协晟新材料/ACT-ion(美国)/赛恩斯能源/LeydenJar(荷兰)/匠芯新材/武汉瑞科美几家公司先后完成融资,五家公司三家位于国内两家位于海外,其中苏州协晟、ACT-ion、赛恩斯能源为A轮和Pre-A轮,武汉瑞科美为B轮,LeydenJar和匠芯新材未披露融资次数。
从业务情况来看,苏州协晟和LeydenJar以及匠芯新材主营产品为硅基负极材料、赛恩斯能源主打为电动车及储能场景提供高性能电池系统、ACT-ion主营产业则为单晶正极活性材料、武汉瑞科美主打电池回收业务,也就是说本轮融资潮中所涉及范围较广,但硅基负极相关公司较多。
值得一说的是,上市公司扎堆赴港IPO则推动今年的融资潮再上新台阶。
01
硅基负极备受关注
当年正值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锂电池/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代表产品在全球各地普及,这其中锂电池就是运转各个新能源相关终端产品的纽带,锂电池以及未来新势力钠电池和固态电池的相关产业链自然成了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区域。
今年上半年锂/钠电池产业链融资新闻层出不穷,所涉及的金额少则几百万元人民币,多则数千万美元,所涉及范围涵盖上下游各个环节,相关企业超过20家。
进入第三季度,7月份也有一波新能源融资浪潮,涉及到锂电池、光伏、氢能三大板块,且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等企业居多,复合集流体也有企业获得融资(博恒材料)。
8月份融资企业相对少了一些,主要有四川物科金硅、欣界能源、瑞智新能源等,均为固态电池相关企业,依旧有硅基负极相关公司。
可以看出,今年资本市场对硅基负极持看好态度,负极材料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称霸市场的人工石墨材料已经达到了理论容量极限,但正极材料市场依然在不停地更新换代,为了让电池性能更上一层楼,负极材料必须有革新性的进展,在这一背景下硅基负极材料进入大众视野。
硅材料的电导性远远优于石墨材料,且储量丰富成本低,尤其是在新兴的固态电池赛道中获得了不少重视,与金属锂负极并称为未来最有潜力的两个技术路线,由于纯硅材料技术痛点较多,所以目前业内多采用硅碳复合材料与硅氧复合材料路线,复合材料兼具稳定与高容量优点,量产希望在即。
硅基负极赛道巨头林立,杉杉/贝特瑞/璞泰来三大势力领衔,三者规划的产能超过了10万吨,超过当前有效产能一倍多,与固态电解质一样,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也在围绕性能与成本两大特性进行突击,力求将二者的平衡达到最佳状态。
所以当下这些硅基负极的新势力不仅要面对三大巨头的竞争,还要面对同行业黑马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如此具有活力的赛道自然会吸引来资本势力“慧眼识英才”。
起点锂电认为今年是硅基负极赛道一个重要节点,可能是量产前的拂晓时分,所有竞争者都在铆足了劲希望能赶上第一波行业红利,在这个关键时期企业需要注意产能与技术的协同,出货上采取试验线到中试线的逐步推进,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的市场,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02
港股:锂电公司的融资“桃花源”
说完了未上市的黑马企业或初创企业,再来说说上市公司,各大A股上市公司们有更厉害的融资渠道,那就是进军港股。
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龙蟠科技的两地上市成功,今年相当多的锂电产业链企业迈向港交所,Q1月份的IPO集资总额就翻了三番,5月宁德时代顺利敲钟;随后亿纬锂能就递交申请;7月更是热闹,有星源/欣旺达/天赐相继进行跟进;8月格林美和阳光电源开始动身;9月初电池回收龙头金晟新能再次IPO。
同时也有两家实力较强的企业计划在A股上市,第一是中国电建准备将子公司电建新能进行拆分,然后开启上交所IPO;第二是广东恒翼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启IPO进程,正式启动上市辅导,在此之前纳百川/新富新能源/理奇智能也纷纷启动IPO。
不同于未上市的初创企业,上市公司已经拥有成熟的业务板块和完善的研发实力,所以上市公司寻求融资多半是因为转型需要或开展新的业绩增长曲线,经过2024年的价格战,上市公司已经疲于单纯的扩张产能,开始转向技术研发以及出海竞争,种种原因促成了新一轮的上市需要。
各种压力以及责任让多个锂电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必须进行主动或者被动原因的改变,可境内的资本市场还在观望中,赴港上市无疑变成了救命稻草,恰好今年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储能项目招标,所以全球化战略势在必行,港股上市很有必要。
此时出海恰好面对的是欧美新能源转型的巨大空白,因为日韩电池厂已经被中国电池厂挤压,而欧美产业链尚未完善,欧盟的电池法案以及美国等限制条款也面对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所以谁先出海谁就能吃到红利。
但无论是未上市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还是上市公司开启A+H模式,无一不反映出锂电行业正在向好趋势发展,周期性拐点已经出现,悲观情绪的乌云已经开始消散,锂电行业将迎来新一轮上升期。
作 者:宋博文
声 明:本文由起点锂电原创,版权归属起点锂电,如需转载或开白联系起点锂电小编(微信:qd-Lib1222)!
01
02
03
04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