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医疗行业也逐步迈向数字化。从预约挂号、医生问诊到取药缴费,几乎每个就医环节都离不开网络。
![]()
网络让看病更方便,但也藏着不少 “信息安全陷阱”。很多人觉得 “网络安全是医院的事”,自己只要配合看病就行,其实不然。就医时的一些小疏忽,可能会让个人信息 “悄悄溜走”,这些常见场景一定要警惕:
挂号单≠宣传单
1
缴费后,随手丢弃的挂号单(上有条形码、ID号、医保余额)等于泄露您的医疗身份,可能被他人盗用预约或买药。建议将单据带至安全地点,再进行彻底销毁。
候诊区≠直播区
2
在公众平台分享检查报告时,未遮挡姓名、病案号,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伪造“二次报销”等凭证进行精准诈骗。请务必先打码再发布,安全分享医疗知识。
验证码≠客服号
3
接到“医保异常”索要验证码的电话,应立刻挂断并拔打官方电话核实,切记:凡电话索要短信验证码的,都是骗子。验证码是财产安全的最后防线,谁都不能给。
云备份≠云公开
4
手机里的检验报告自动同步到云盘,若分享权限设为“任何人可查看”,将导致您的健康隐私完全公开暴露。务必改为“仅自己”可见,并开启双重验证,为数据加上“双保险锁”。
复印病历≠一印了之
5
申请保险理赔时,在每页加上“仅用于XX理赔及日期”的水印,能明确限定文件用途与时效,即使资料外流,也可有效追溯源头,防范信息被二次滥用。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让我们一起努力,
确保健康与隐私安全同行。
文字:信息科
图片:宣传科
编辑:周幸
审核:潘飞 、韦晓燕
终审:梁涛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