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结婚化债”。
这是一份来自北京网友的分享。近年来,北京婚恋市场出现一类引人关注的现象:部分年轻女性因债务问题试图通过婚姻途径寻求经济接盘。这种情况不仅反映出个人消费与债务管理的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婚恋观念。
据一些婚恋中介及男性网友反馈,北京部分相亲活动中出现一批明确表示不需要彩礼、可接受离异,但要求婚后伴侣代为偿还债务的女性,其中不乏年龄在30岁上下、外表亮眼的群体。她们有意识地将目标锁定在经济条件较好、有房产或在体制内工作的男性,甚至有人直接携带数十万元的欠条进行谈判。
例如,一位31岁的女士公开提出,希望寻找月收入不低于3万元的男士,并将其收入规划为三部分:1万元用于偿还她的信用卡债务,1万元作为个人零花,剩余1万元进行储蓄。如此精于计算的安排,引发不少网友调侃“算盘声跨省可闻”。
数据同样揭示出问题的严重性。据统计,2025年女性网络贷款逾期率同比激增20倍,其中约80%的债务来源于美容、奢侈品、旅游等高消费领域。银行系统内部已将大龄未婚女性和离异女性列为信贷高风险人群。过度消费、依赖借贷维持表面精致生活,正使部分人陷入债务困境,进而催生“婚姻化债”的灰色行为。
随着此类现象增多,专业骗婚团伙也开始浮出水面。一些负债女性通过婚恋平台锁定经济条件较好的男性,以结婚为名索要高额彩礼用于偿债,随后迅速提出离婚。
司法数据显示,近90%的受害男性在婚前对女方的真实负债情况并不知情,而最终能成功追回彩礼的比例不足20%。由于民间借贷多数未纳入征信系统,即便进行背景调查,也难以全面掌握对方的真实负债,导致不少人在婚后才面对突如其来的债务压力。
面对这一趋势,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提高警惕。目前约八成月收入2万元左右的男性在确定恋爱关系前会主动要求查看女方征信报告,不少婚恋机构也在登记表中新增“负债情况说明”一栏,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所谓“女性独立”的口号,与部分人靠婚姻转嫁债务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一些高端美妆品牌和医美机构近期业绩出现明显下滑,也从侧面反映出过度依赖借贷的“伪精致”生活模式正在退潮。
当婚姻被异化为债务清算的工具,不仅伤害了情感关系中的信任基础,也扭曲了婚恋市场的健康生态。值得欣慰的是,年轻一代的理性意识正在觉醒。当“先看征信,再谈感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也预示着盲目追逐表面光鲜、忽视真实负担的婚恋观念将逐步失去市场。毕竟,健康的婚姻应建立在平等与真诚之上,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经济“填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