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公开表示,俄方期待美国及总统特朗普能为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提供助力”,并强调莫斯科对此“拭目以待”。
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这是克里姆林宫首次以正式姿态主动呼吁美国介入调停。
原因倒也不难理解!
![]()
西方情报机构评估显示,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投入的兵力规模已逼近70万人,但战线推进速度明显滞缓。
尤其在哈尔科夫至扎波罗热一带,俄军面临乌克兰逐步换装西方先进装备后的强力反击,无人机作战密度虽创新高,却难以转化为决定性突破。
更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国内近期围绕“长期战争消耗”的讨论悄然升温,部分经济学者暗示军工产能虽表面繁荣,实则面临零部件短缺和人力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
换句话说,俄军这70万大军陷在乌克兰战场,像极了一头壮硕的熊踩进了初春的沼泽,表面上看力量悬殊,可每往前挣扎一步,泥泞就裹得更紧,喘气都越来越难。
![]()
咱们别看俄罗斯官方发布那些捷报频传的画面,就以为他们掌控了一切,真实的情况可能复杂得多。
从军事层面看,俄军早过了战争初期那种依靠重火力猛冲的阶段。
现在打的是消耗战、无人机战争、炮兵对决和阵地绞杀。
这种打法烧钱、烧装备、更烧人。
尽管俄军还在局部地区有推进,但代价不小。
![]()
乌克兰靠着西方持续输血,F-16逐渐形成战斗力,远程导弹也开始威胁俄军后方补给节点。
这意味着俄罗斯每占一寸土地,成本都在增加。
再说经济。
俄罗斯靠能源和军工生产硬撑了三年,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悄悄下滑了。
通货膨胀没真正缓解,技术人才外流的后遗症逐步浮现。
![]()
西方制裁是没办法一击毙命,但像慢性病一样不断消耗体力。仗再打下去,军费开支只会继续膨胀,社会承受力却快到临界点。
普京这个时候放出风声喊美国来“助力”,不排除是国内压力已经捂不住了。
所以你说俄罗斯态度为什么变?不是什么突然热爱和平了,而是现实撑不住理想了。
特朗普以前老说“我能一天结束战争”,很多人笑他吹牛。但现在俄方主动喊话,仿佛在暗示:“那你来吧,展示一下你怎么解决”。
![]()
这听起来有点讽刺,但现实往往就是如此,当一个国家发现战场拿不到的东西,或许谈判桌上能拿到时,姿态就会放软。
不过,克里姆林宫这一声“期待美国助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客气话,这里面也藏着好几层算计,甚至是一场高风险的外交赌博。
首先,这叫抢占道德制高点+甩锅。
俄罗斯表面上是向美国和特朗普伸出橄榄枝,实际上是在将他一军。意思仿佛是:“你看,不是我不愿意和谈,现在我看你美国的了”。
![]()
如果未来谈判陷入僵局或破裂,莫斯科可以顺势把责任推给“美方缺乏诚意”。
更何况明年美国即将迎来大选,此时喊话特朗普,也有试探和分化美国国内政治势力的意图。毕竟特朗普一直自称与普京“私交不错”,且批判拜登的援乌政策。
其次,俄方可能是在为局势升级或突然冻结冲突做铺垫。
目前俄军实控乌东四州大部,但拿下全部目标显得遥遥无期。与其继续深陷,不如借机固化现有成果。
如果能拉美国进来调停,不排除可借此争取到国际社会对现状某种程度的默认。
![]()
更何况,特朗普一旦上台,确实有可能大幅降低援乌力度,甚至施压乌克兰割地换和平。
俄罗斯此时释放信号,或许是指望提前布局,引导舆论走向。
但我们也不能过度解读为俄罗斯“服软”或“认输”,它更像是一种战术调整,是以退为进的操作。
普京仍然想要保住战略利益。比如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维持对克里米亚和乌东的控制。只是现在换了一种方式:用外交烟雾掩护军事困局。
![]()
所以千万别以为俄罗斯真的打算完全退出乌克兰,它可能只是想换一个姿势继续博弈。
俄罗斯这场“主动喊话美国”的大戏,反映出一个残酷却真实的逻辑:现代战争,光靠蛮力解决不了问题。
70万大军深入敌境,占得了土地,却未必赢得了民心;炸得平城市,却未必压得垮抵抗的意志。
普京的这一转身,不管诚意多少,至少说明一点: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
但究竟俄乌冲突是会走向实质性谈判,还是陷入更漫长的僵持?要看接下来要怎么接招,也要看乌克兰愿不愿意低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