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更有“神草”的美誉。
传说,人参在深山老林,常年吞吐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久而久之,逐渐成为娃娃之形。《抱朴子》记,“千年人参冠如伞盖,月晦之夜现幽蓝光”。
![]()
人参的根须最长可深入地下达1米之多。而且,人参在生长过程中,根须还会主动向营养丰富的土壤方向偏移。这样,初成长的人参,第二年再长出枝叶的位置就会发生少许位移。
遇到不好或大旱的年份,或者被野生动物踩踏、啮咬,人参就会休眠1~3年,这样人们根本就找不到它了。
采参人发现人参时,会系上红绳,方便以后再找。遇到上面的情况,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暴雨山洪发生地形变化,慢慢就演化成了人参会跑的故事了。
![]()
人参英文是ginseng,就是汉语人参的音译;通常,西洋参也是这个单词。
《中国药典》2025年版,人参(Radix Ginseng),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烘干。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谨记:人参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而且,《中国药典》2025年版,将“人参叶”也单列为一味药材。
![]()
人参,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真正野生人参又名山参。山参晒干后称为“生晒山参”,蒸制后晒干或烘干后称“红参”。
只有在原生态无人为干扰情况下自然生长15年以上的人参才能称之为野山参。
![]()
近年来全球人参产量稳步增长,2021年全球人参产量达84677吨,2023年全球人参产量达到97321吨。目前,全球人参主要产自韩国、朝鲜、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七个国家,其中,中国占全球80%以上的产量。
据官方消息称,吉林省坐拥全球最优质的人参生长带,鲜参产量居全国首位,占世界人参总产量40%、全国人参总产量60%、全国鲜参年交易量80%以上、全国鲜参年出口量85%以上。全国4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人参基地也全部在吉林省。
人参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列为上品,味甘,微寒。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
![]()
读shēn,“參”的古字
《本草纲目》也将人参列在本经上品,且用其古字“薓”,亦省作“葠”。称“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余味,俗名金井玉阑也。其似人形者,谓之孩儿参,尤多赝伪。”
《本草纲目》还写道,“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那时候,人参就已经开始人工种植了。
![]()
人参种子
藏医同汉医对人参的应用有所不同,《四部医典》第二卷论说医典第二十章药物性能写道,“人参解毒可使蛊虫息”。
人参每年6月份开花,花呈淡黄色,许多小花聚集在茎顶部,排成伞状,花落结果,果实由青变红,鲜红的人参果称“红榔头”,每个果中含二颗肾形的种子。
![]()
人参的生长习性很特别。一年生的人参只长出一个三片掌状的复叶,俗称“三花”;二年生的人参长有一枚五片掌状复叶,俗称“巴掌”;三年生的人参有两枚掌状复叶,称“二甲子”;四年生的人参有三枚掌状复叶,称为“灯台子”;五年生的人参有四枚掌状复叶,称“四品叶”;六年生的称“五品叶”,六品叶以上就称“棒槌王”了,叶子数也不再增加。
芦头是人参的根茎部分,位于人参主根顶端,连接地上茎与主根,呈结节状,表面有茎痕(芦碗)和芽苞,是鉴别参龄和品质的重要特征之一。
![]()
正因为人参的这种生长习性,人们通常通过人参的芦头来判定人参的参龄。
一般来说,以林下参为例,一颗理论上标准的山参,它没有经过休眠,并且芦头没有伤残,在芦碗、茎痕、潜伏芽清晰可数的情况下,
参龄=芦碗数+茎痕数(同一个茎痕上的潜伏芽不计数)+潜伏芽数量(看不到茎痕,仅有潜伏芽)+2年
![]()
林下山参标准鲜参参龄计数法
![]()
干参参龄计数法
野山参,因会形成“褪芦”、“吞芦”或“圆芦”等状况,所以通常其参龄会更长一些。
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此处两为旧制十六两,也就是说,250g的人参就称得上是宝参了。
![]()
人民网2013年新闻报道,辽宁宽甸发现一支重达469克的特大野山参,经鉴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重的野山参。
19世纪初,各国学者开始对人参进行现代研究。
1854年,德国学者Garrqiues最早在西洋参中分离出皂苷成分。
1963年,日本柴田承二教授发现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并且分离提取到人参皂苷单体。
1983年,日本学者北川勋从红参中分离得到人参皂苷Rh2。
截至2020年,已鉴定出573种人参皂苷的单体成分。
![]()
人参皂苷是人参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三萜类糖苷化合物,可分为原人参二醇型、原人参三醇型和齐墩果酸型。
皂苷,是苷元为三萜或螺旋甾烷类化合物的一类糖苷,主要分布于陆地高等植物中,也少量存在于海星和海参等海洋生物中。许多中草药如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甘草、知母和柴胡等的主要有效成分都含有皂苷。
皂苷分甾族皂苷和三萜皂苷两大类,三萜皂苷又分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两类。
人参皂苷属于三萜类糖苷化合物,通常分为原人参二醇型Rb1、Rb2、Rc、Rd、Rg3和Rh2等、原人参三醇型Re、Rg1、Rf和Rh1等和齐墩果酸型Ro、Ri等。
![]()
人参芦碗数、芦头长度、质地松泡程度与其药效物质人参皂苷的含量呈正相关,且随着生长年限增加,人参中人参二醇(PPD)含量的增长幅度高于人参三醇(PPT);传统的“辨状论质”以人参芦碗多、芦头长、质地松泡为优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
松泡是中药材的性状术语,指药材呈现质地疏松且内部存在空洞的结构特征,按压时会出现下陷现象,是中药材质量评价的感官指标之一。
不同单体类型的人参皂苷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一种单体也可以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天然人参会同时存在多种不同单体的人参皂苷,能够同时表达多种不同的药理作用。
![]()
人参皂苷具有多重生物活性:抗肿瘤方面,Rh2诱导癌细胞凋亡,Rg3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神经系统保护方面,Rg1增强记忆功能,Rg2调控凋亡蛋白改善脑缺血;心脑血管保护方面,Rb3抑制血小板聚集,Rd减少胆固醇沉积;免疫调节方面,Rg1平衡Th1/Th2细胞功能,Rg3增强体液免疫。
人参皂苷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心血管系统、调节免疫系统、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炎、降血糖、保肝、改善性功能等广谱药理作用。
![]()
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极其广泛,体现了中药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复杂,不同种类的皂苷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人参皂苷对化学性肝损伤和免疫性肝损伤都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等,这方面的科研成果也较多。
![]()
今年以来,《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发表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五味子”药对防治肝细胞癌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发表了《人参皂苷Rh1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免疫学杂志》发表了《人参皂苷辛酸酯通过诱导肝癌细胞自噬引起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机制研究》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