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29尚未首飞,俄罗斯那边就先一锤定音:发动机我包了!普京更是高调称赞自家航发技术,承诺给咱提供最新的发动机,这可不是普通的买卖,而是架在中美俄博弈天平上的一把“技术杠杆”。那么,俄罗斯真有能力撑起中国大飞机的“心脏”吗?这波操作又会搅动怎样的风云?
大俄这次真把“压箱底”的家伙拿出来了,据俄新社刚爆的猛料,俄副总理曼图罗夫直接放话:要把正在研发的PD-26重型航空发动机,还有复合材料机翼这些压箱底的技术,一揽子提供给中国,帮我们搞宽体大飞机C929。而且人家还说了,等咱中国C929客机真要动手造了,需要啥产品随时能交,绝不掉链子。
这可不是普通合作,分明是把自家航空工业的“传家宝”摆在咱面前,最有意思的是,曼图罗夫还补了句“最终由中国决定”,这意思就是筹码放这儿了,接不接咱说了算,既不逼咱,还显够了诚意,这波分寸感拿捏得可以啊!
就在同一时间,普京9月18日也提了这个事,他同国家杜马的人谈话时说:全球能造PD-14这种发动机的就四个国家,俄罗斯就是其中一个,还夸PD-14性能超国际标准。现在俄罗斯正卯劲儿搞PD-26、PD-35这些新机型,尤其是PD-26,以后不光能装伊尔-100运输机,还可能给远程宽体民航机当“心脏”,用处大着呢!
![]()
话说航发这玩意,那可是高端制造的“硬骨头”,材料、燃烧、涡轮这些环节,少一个都玩不转,连欧洲搞民用大推力发动机,都得靠美法的CFM项目搭伙。按理说,大俄技术被西方封锁了,为啥还能这么牛呢?说白了,苏联留下的工业底子太厚了,现在还是全球独一份能自己造所有飞机零件的国家,产业链完整度全球第一。
当年咱歼-20刚出来,基础款用的就是俄制发动机;普京自己坐的伊尔-98客机,这么多年没出过一次岔子,安全性口碑顶破天。还有“超级苏霍伊”、MC-21这些客机,配的PD-14、PD-8发动机,也都是经得住考验的硬货。有人就说了,大俄在发动机研发上,成熟性不如美欧那么成熟,但PD14的诞生,说明大俄在后苏联时代迈出自主化的重要一步。
具体来看,大俄主动推销的PD-26发动机,其实就是PD-35的衍生款,推力26吨,跟宽体客机搭班子那叫一个般配,俄方还说性能、经济性都是国际一流,适配性也广,明摆着是冲宽体机和大运输机市场来的。毕竟他们的PD-14,主要还是适配于中小客机上,要是PD-26能如期交货,那大俄在国际航空领域的市场地位,怕是得重新排座了!
![]()
而对于中方来说,也想在大飞机领域有所突破,现在C919交付了,单通道客机算是破了局,但真想打破西方垄断,还得看C929宽体机。这里有个小插曲,C929以前叫CR929,那个“R”就是俄罗斯,当初俩家一起搞,发动机本该俄方包了,PD-35就是专门为它量身定做的。结果呢?俄方研发老“跳票”,还藏着技术不肯分享,咱没法子,只能自己扛,CR929才变成纯国产的C929。
现在问题来了:飞机我们可以造,复合材料、航电系统都在突破,但发动机这块儿,还是短板。C919用的LEAP-1C,是美国通用的,按说咱C929完全可以买西方的,但懂王上台后,动不动就高举“断供”大棒,虽说7月份解禁了,但这“卡脖子”的风险,就跟头顶悬着把刀似的。
俄方这时候递来PD-26,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不是简单买个零件,是给咱留了个“后路”。万一美国真下狠手断供,咱至少有备选,产业链不会被一掐就死。要是PD-26真靠谱,不管是C919后续机型,还是C929,都多了条活路,这可是真刀真枪打破美国技术垄断的事儿!
但话说回来,大俄这时候递PD-26的橄榄枝,确实能帮咱宽体机项目“踩油门”。不过咱得先搞懂,俄罗斯为啥这么主动?答案就五个字:没用武之地!俄乌冲突后,俄航空业跟西方彻底“断联”,以前靠欧美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欧美门儿都不给开,MC-21客机卖不出去,PD系列发动机也没地儿用,这不就急眼了嘛!
![]()
更关键的是,PD-26现在还没脱离“图纸阶段”,离能量产,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这种没落地的项目,没国际合作、没市场买单,很可能就“胎死腹中”。而中国刚好有大飞机研发计划,还是少数能拉得起产业链的国家,对大俄而言,那就是救命稻草。跟咱合作,既能找到销路,还能靠咱的资金和产业能力,把PD-26的进度“从龟速提火箭速”,稳赚不赔的买卖谁不做?
不过,咱不能光看中俄合作表面上的热闹,也得把里头的门道和阻力给掰扯清楚了。首先咱得明白,中俄真在航发上深绑,美国指定坐不住,到时候指不定拿啥由头再搞限制,金融、适航认证、市场准入全给你使绊子,这招它熟得很!
再说合作方式也得琢磨:是单纯买现成的,还是联合研发?按俄方那意思,显然希望咱深度合作了,要是俄方真把把PD-26的技术、产品都拿出来,那咱宽体机的动力难题就能少走弯路。可问题是,咱之前吃过一次亏了,大俄愿不愿意真把核心技术分享,这一点值得商榷。要是买现成的,PD-35原定2028年交付,现在推到2030年后,缩缸版的PD-26最快2032年才定型,咱C929等得起吗?
![]()
再说,PD-26现在还在“画饼”阶段,普京说“全力推进”,可从研发到量产,再到跟咱飞机适配,中间坎儿多了去了!性能稳不稳、跟咱飞机合不合拍、后续维护能不能跟上,这些都得实打实验证。航发可是大飞机的“心脏”,出半点岔子都不行,要求严到极致,哪能马虎?
所以说,别担心俄方抛出橄榄枝,咱就放慢了国产化步伐。中国搞大飞机,核心逻辑就四个字:自主可控。C919已经蹚出一条路,证明了一点:只要坚持干,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而事实也正如此,在发动机方面咱早就开始全面破局了。
国产CJ-1000A已经进测试阶段,就是奔着替代C919的LEAP发动机去的。窄体机的动力难题算是快解决了,连宽体机要用的CJ-2000,也在实验室里“加班赶工”。说白了,有没有俄罗斯那PD-26,咱自己的航发路该走还得走,无非是快两步慢两步的事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