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讨论。
不少网友直接涌进他的账号评论区,表达对他在台北设计的首个住宅项目“义泰吾境”的看法——由于外立面采用层层交错的木格栅造型,被不少人调侃为“订书针大楼”。这一别称迅速在网络上传开,也让该项目未完工就先火了。
![]()
“义泰吾境”位于台北市内湖区南京东路六段,是忠泰集团旗下“义泰建设”的开山之作,也被视为内湖五期“街道美术馆”系列的首个建筑作品。
![]()
项目由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与当地建筑师王克诚合作完成,规划为四栋地上14层、地下4层的住宅楼,共计106户。作为2022年推出的预售案,预计2026年初完工。
![]()
隈研吾向来强调“负建筑”理念,即建筑不应强势地凌驾于环境之上,而应谦逊地融入自然与人文脉络。他认为,台湾的自然景致与人情温度不该被冰冷的水泥墙阻隔,建筑要回归为人服务的本质,找回温暖与亲和力。
![]()
在“义泰吾境”中,这种思考被转化为立面上不规则叠放的暖棕色木纹格栅。这些格栅不仅是装饰,更承担了连接光、影与空间的功能,让建筑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丰富的光影层次。
![]()
设计团队在立面处理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光是格栅的排列方式就反复推敲了半年之久。隈研吾希望建筑能像一棵树,以柔和的方式从城市中“生长”出来,弱化人造结构与自然的界限。
![]()
此外,项目并未采用传统豪宅的高墙围篱来划分领域,而是通过后退临街面,打造出阶梯式的绿化花园,让社区与街道自然衔接,形成一片开放的绿意过渡带。
![]()
说到底,“订书针”不过是一个外在的标签,而隈研吾真正想做的,是让建筑在融入环境的过程中悄然“消失”,不再是突兀的客体,而是成为人与自然、城市对话的媒介。
![]()
尽管外观引发争议,但或许正是这种不循常规的尝试,才让建筑有了被讨论、被感受的生命力。
![]()
你对该建筑的设计有何看法?
欢迎留言评论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