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献祖国
2025年暑期,华航校园外的广阔天地间,涌动着青春奋斗的热潮。
在学科竞赛的竞技场上,华航师生以“钻劲”攻坚克难,捷报频传。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战场上,学校共有539支社会实践团队、累计400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14个省。华航师生用深入田间地头的脚步、扎根社区基层的身影,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让“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铿锵承诺,在每一次实践中变得愈发具体、愈发坚定。
把理想写进现实的角落
在山西太原的校外实习基地——尚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文理学院“晋暖新途社工实践团”正全力推动“新就业群体盲盒餐” 项目从纸面设想走向落地实践。
“最初‘盲盒餐’的想法源自一位社区书记,他提到在联系爱心商户时,不少商户都担忧成本过高、配送耗时久。而学生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这类新就业群体,普遍面临吃饭没规律、营养不均衡的问题,且集中发放餐食的方式难以覆盖所有有需求的人。”面对这些难题,实践团的队员们没有退缩,他们重新细化成本测算表,用精准的数据打消了商户的顾虑;同时结合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特点,提出增设站点自取、错峰预约领取的解决方案。经过持续的沟通协调与方案调整,在实践结束两周后,社区书记传来了好消息——“盲盒餐”项目即将正式落地。谈及这段经历,实践团指导老师、文理学院李媚羽难掩激动之情。
实践团指导教师、文理学院刘雪菊则表示,这次社会实践,正是学校“让教学理念从课堂走向现实”的生动落地。看着学生们走进长治路社区,实地观察“党建引领+智慧网格”的基层治理模式,亲手为奔波在外的快递员发放应急物资,原本停留在课本上抽象的“基层治理”“社工服务”概念,在与一线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与服务对象的近距离接触中,变得可感可知、鲜活具体。“这种‘沉浸式’学习带来的认知冲击,是单纯的理论授课难以比拟的,它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社工专业的价值与意义。”
![]()
![]()
把知识化作田野的清泉
在河北正定的田野间,暑气蒸腾,“乡”约正定・绿色振兴实践团的队员们却干劲十足,他们正忙着帮农户解决滴灌管道的修复问题。
![]()
![]()
“当时气温高达 38℃,同学们顶着烈日,对每一段滴灌管道进行逐一检查和修补。尤其在修复两段管道的连接处时,管道剪开后水流湍急,尝试了好几次都没办法顺利连接。就在大家着急的时候,有同学灵机一动,提出用手指捏住管道两端,先阻断水流再进行对接。就这样,同学们三五一组、相互配合,最终如期完成了管道修复任务。”实践团指导教师、机电工程学院丁欢欢回忆道。不仅如此,同学们还结合专业所学,提出了更长远的解决方案——设计一款专用机器,利用多元传感器及编程技术实现管道故障自检,这样就能精准定位问题点位,进行点对点修复,大幅提升灌溉系统的维护效率。
“看着修复好的滴灌管道重新运转,灌溉效率一下子提高了 40%,我们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实践团成员、机电工程学院张伯楠同学兴奋地说,“之前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让课本里学到的机电原理、航天知识,真正转化为助农兴农的实际方案。这次实践,让我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们的专业知识,能实实在在地帮到农户,能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
把情怀注入强国的征程
为了让学生在躬身实操中掌握专业本领,厚植航天情怀,讲好航天遥感故事,“航天强国实践团”专程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〇二研究所、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公司和廊坊圆观科技公司,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航天研学之旅。
![]()
![]()
“以前,我对‘遥感’的理解只停留在‘拍照片、做地图’的浅层次认知上。直到这次深入企业一线,亲眼看到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估产、灾害监测、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我才真正明白这项技术的价值。”实践团成员、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宋晨阳同学感慨道,“那一刻我更加确定,我们遥感专业的学生,不仅是‘数据的处理者’,更是‘国家发展的观察者’‘民生需求的响应者’。我们的工作,能为国家决策、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公司,技术总工程师讲述的团队奋斗故事,让同学们深受触动——为了攻克一项关键技术,团队成员连续三个月扎根实验室,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充饥,累了就趴在桌上短暂休息,醒来后又立刻投入工作。“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生动写照!”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也要将专业所学运用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把个人理想融入航天强国的伟大事业,真正做到小我融入大我。实践团指导老师、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郭翀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能感受到同学们心中涌动的热血与激情。
让传统在创新中延续
在河北安国万隆中药柜工坊,中华文化传承团的队员们正围在非遗文化传承人刘俊燕老师身边,认真学习传统榫卯技艺。“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新生,是我们组织这次实践活动的最大意义。”中华文化传承团指导教师、材料工程学院党梦楠分享道。
![]()
为了让实践调研更具深度和针对性,在前期准备阶段,团队成员耗时一周,查阅研读了8本专业书籍和20余篇学术文献,还与安国市文旅局负责人进行了5次深入沟通,反复打磨调研方案,最终精心规划出一条涵盖20个特色调研点的文化路线。不仅如此,学生们还结合专业知识,自主设计了120份调查问卷和4套专业访谈提纲,为后续的实地调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
![]()
在党梦楠老师看来,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调研,更是一堂生动的育人课程。“实践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与蜕变。他们主动为非遗传承人开设了抖音账号,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拍摄剪辑了15条短视频,其中一条播放量最高达到了2.3万,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榫卯技艺的魅力。他们的热情、创造力和责任感,让我深受感动。”更让同学们惊喜的是,在调研药材炮制工艺时,他们发现不同的炮制方法会改变药材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药效——“原来我们材料学的专业知识,也能用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说起这段意外的收获,团队成员康卓同学依旧难掩兴奋之情。
青春献祖国
社会实践的“成绩单”,从来不是“顺理成章”的收获,每一份成果背后,都是华航师生在乡村田埂间的奔波、社区街巷里的坚守、企业车间中的钻研。他们以青春之力,在社会这片沃土上书写下属于自己的奋斗答卷,而文中的这些故事,只是华航539支社会实践团队暑期征程的缩影。
当书本知识遇到现实问题,当个人理想对接国家需求,青春便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人生便有了更深刻的意义。2025年的这个夏天,华航学子用行动诠释了 "小我融大我,青春献祖国" 的深刻内涵,也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提供了生动注解。
![]()
支持 || 校团委 以上各团队
文字 || 董思棋
排版 || 董思棋
审核 || 王慧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