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陈抟(871—989年)
一、陈抟生平概述
1. 身份与时代:陈抟(约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希夷先生,五代至北宋初年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身份:道教隐逸派宗师、易学大家、内丹理论奠基人,被尊为“陈抟老祖”。读过我《相观天下》和《朴易天下》的朋友,一定对此人不陌生。陈抟有相法作品流传,据说太极图也是他发明的。
时代背景:历经唐末五代乱世,拒绝仕途,隐居华山、武当山修道,以超然态度应对政权更迭。
![]()
2. 生平轨迹
早年经历:出身儒生,早年习儒业,后科举不第,遂弃儒入道。
隐修生涯: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创“睡功”修炼法(“一睡三年”传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与吕洞宾、谭峭等高道交游,声名远播。
与政权互动:后周世宗、宋太宗多次征召,仅短暂入朝,献“无为治国”之策,拒受官爵。
传曾为宋太祖赵匡胤占卜,预言其称帝(《宋史》载“杯酒释兵权”前曾访陈抟)。
晚年著述:整理内丹理论与易学心得,98岁高龄羽化于华山。
![]()
二、陈抟思想的核心
陈抟以内丹修炼与易学象数为两大支柱,融合儒释道,开创道教思想新境界。其学说体现于《无极图》《先天图》《指玄篇》等著述(部分已佚)。
1. 内丹理论
性命双修: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为路径,强调“心息相依”的呼吸法。
性功:主张“心即太极”,通过静定悟道,与禅宗“明心见性”相通。
睡功秘法:独创“蛰龙法”,以深度入定(“睡”)为修炼方式,称“至人之睡,留藏金息,饮纳玉液”。
口诀:“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
2. 易学贡献
图解易经:绘制《先天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与《无极图》,以图像解析宇宙生成与修炼次第。
《无极图》后被周敦颐改造为《太极图》,成为理学宇宙论基石。
象数哲学:提出“易道即心法”,将卦象变化与心性修炼结合,影响邵雍“先天学”。
3. 三教融通
引儒入道:吸收《周易》与理学萌芽思想,主张“修丹与治国,其理一也”。
以道统释:认为佛教“明心见性”与道教“炼神还虚”殊途同归,但道家更重“形神俱妙”。
![]()
4. 政治哲学
无为治国:谏言宋太宗“君臣同心,兴化致治”,反对劳民征伐。
隐逸实践:以不仕表达对乱世的批判,树立“方外高人”典范。
三、历史影响与评价
1. 道教内丹学转型
将外丹术转向内修体系,奠定宋元内丹派(如南宗、北宗)理论基础。“睡功”成为道教独特修炼法门,影响后世《性命圭旨》等丹经。
2. 易学与理学桥梁
《先天图》启邵雍、周敦颐构建理学宇宙论,朱熹评:“先天之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
3. 文化符号意义
民间传说将其神化为预知未来的“活神仙”,列入“八仙”候选。
华山玉泉院、武当山等地保留其遗迹,香火延续千年。
![]()
四、经典言论与传说
劝世诗:“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预言轶事:传赵匡胤幼时随母避乱,陈抟见之叹:“莫道当今无天子,却将天子负肩上。”
陈抟是乱世中卓然独立的思想巨擘,他以隐逸姿态贯通三教,以内丹与易学重构道教理论,为宋明理学埋下伏笔。其“睡功”看似消极,实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探索。如《宋史》所载:“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斯亦足以称矣。”陈抟之思想与生平,恰如华山云雾,缥缈中蕴藏天道至理,至今仍为修道者仰望的巅峰。
摘自独立学者,作家灵遁者书籍《观自己大千世界》
![]()
作者简介:灵遁者,中国独立学者。原名王银,陕西绥德县人。1988年出生,现居西安。哲学家,艺术家,作家。代表作品《触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变化》《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全》《笔有千钧》《非线性波动》《见微知著》《探索宇宙》《伟大的秘密》《自卑之旅》《云淡风清》《我的世界》《牙牙学语》等。其作品朴实大胆,富有新意。
个人座右铭: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探索。
灵遁者热读书籍有:科普六部曲,国学三部曲,散文小说五部曲。
科普六部曲分别为:《变化》《见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构世界》《观自在大千世界》《信息与关系》。
国学三部曲分别为:《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朴易天下》。
散文小说五部曲分别为:《伟大的秘密》《非线性波动》《从今往后》,《云淡风轻》《我的世界》《春风与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