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觉得讨论“演技”在今天不再只是专业范畴的事,很希望你看看今天的文章。
我们在今年的「一起重塑影像季」上特意设置了一次表演体验课,邀请的表演导师是康嫝。提起她的名字你不一定熟悉,但参与选角或担任表演指导的作品你肯定不陌生:
成龙主演的《功夫梦》;周冬雨主演的《鹦鹉杀》;曾入围戛纳的《野马分鬃》;曾成为奥斯卡颁奖季大热门的中美合拍片《别告诉她》……
![]()
共同辅助指导的还有资深分镜师小日老师、播音主持老师崔臻允。
现场互动挺热烈的。年轻演员、导演在体验课上提出表演路上的困惑,小日老师讲怎么把想象的画面构图转化成角色表演,崔臻允老师当场示范台词发音,康嫝老师直接从表演的技术出发现场指导,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给出调整方法。
![]()
他们交流探讨的是“演员的技术”,但问题指向的其实是:在演员及其表演常被无限放大审视甚至引发全民讨论的今天,观众究竟会相信什么热度、被什么表演打动,以及还愿意为什么样的影像故事买单。
为什么讨论演技
在今天格外重要?
YIQIYINGCHUANG
这些年互联网上刮起一阵“逐帧审判”风。观众用各种截图、动图、切片、二创小视频等,把演员表演的每一处细节放大、慢放、对比、讨论,在社交媒体平台对放大的细节画面集体逐帧做“技术分析”。
这些公开审判一方面让观众看到真正好的表演并不依赖剧本台词和爆发,而在于控制与留白,比如《繁花》里,游本昌饰演的爷叔,几个眼神道尽商海沉浮、人情冷暖;
![]()
辛芷蕾饰演的李李,一身傲骨入江湖,眼波流转间不必开口已是戏。
![]()
另一方面也让演员长期被置于显微镜下,一句台词、一个动作都能可能被截屏留存,成为大众批评、吐槽的病毒式传播素材。
比如《生万物》里杨幂挑战饰演民国农村妇女宁绣绣,尽管演员努力弱化“古偶腔”,但因“嗓音现代感”“妆容过于精致”被观众批评出戏。
![]()
![]()
因为演员演技争议,《生万物》豆瓣评分也从开播首周7.8分,降至7.2分。
![]()
更严重的争议是引发对行业权威奖项的质疑。
比如去年白玉兰奖的“双王之争”,王阳凭借《追风者》中沈图南角色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王一博粉丝因同为主演的王一博未能入围,纷纷涌入王阳社交媒体“讨说法”。
![]()
普通围观网友则通过社交媒体放大关于“流量演员是否配得上实力奖项”的讨论。
![]()
![]()
尽管王一博粉丝拿出戏份数据为偶像据理力争,争议最终以荒唐的闹剧收场。
观众讨论演技,
其实是在期待什么?
YIQIYINGCHUANG
广泛的集体讨论可以在极短时间“塑造”观众对某个演员或某部作品的认知评价。理性、客观的演技分析于影视产业而言是一种舆论监督,比如资方在选角阶段会更重视演员的个人素养、表演潜力、专业能力,而非单纯看似真实的冰冷数据。
但筛选出那些回归表演本质的演技讨论,你会发现,观众一遍遍去分析、回味的表演,其实只是纯粹品味表演创作本身,无关主角配角、咖位大小、戏份多少。
他们拆解人物的眼神、动作、呼吸。不断重温《霸王别姬》里张国荣一步一泪、人戏不分的程蝶衣。
![]()
反复咀嚼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汉尼拔时每个凝视的眼神、细微的吞咽动作,琢磨其中暗藏的精妙计算。
也会因为演员真正的专业精神,爱上他塑造的角色。
拍摄《一代宗师》,张震为了更好成为角色苦练三年八极拳,最终拿下全国冠军。
![]()
《闻香识女人》里史法兰那段慷慨激昂的演讲,是阿尔·帕西诺反复打磨语调后的结果,甚至注入了自己作为角色时的临场体验。
![]()
无论影视行业如何躁动,流量算法推送多少“新、奇、特”内容给观众,好的表演其实从未被遗忘。
观众反复咀嚼的,是演员的沉淀,为了让人物立起来,在哪场戏加了什么细节,在角色背后下了哪些苦功。
观众真正记住、反复想起的,也是真正成为角色、认真表演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今年「一起重塑影像季」特别策划一场“表演课堂”:把演员、导演、不同环节创作者聚集到一起,让行业每个环节参与者把关注直接放到表演源头,让短片展映不止于讨论,直接进行一次回归表演本身的创作现场模拟,通过找回表演的价值,让影像价值回归。
为什么请康嫝做
表演指导?
YIQIYINGCHUANG
她的经历经验,或许是很多从籍籍无名入行的新人演员,甚至是普通影视从业者的缩影。
很多同行第一次知道她,是通过好莱坞电影《功夫梦》,她担任中方选角导演。第一次接受选角任务,就凭借自己努力钻研的工作方法,和好莱坞团队建立起互信的合作关系。合作的前辈评价她是“有能力把好莱坞工作方法更好本土化的选角导演之一”。
同行也愿意找她合作,尤其临时救场这种紧急任务,朋友都第一时间找她。《恋曲1980》就是开机前三天被请去救场,她爽快应下,出发前甚至带上了速效救心丸。导演在现场拍,她横跨四个城市日夜兼程选演员,项目就是这样完成的。
![]()
《英格力士》《野马分鬃》也是类似的情形。一直保持专业过硬、能扛压、敢冒险,是同行朋友持续无条件信任她的原因。
回归专业层面,还因为她有一套自己拆解剧本、选演员、指导演员的办法。在她看来,选演员的方法,就是先进行专业的试戏,演员有多少能力和潜力,哪个演得好,哪个更合适,在懂创作、懂表演、懂识人的专业选角导演眼里,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她的底气来源于实打实的片场积累。2002年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做过演员,场记。我们都知道,场记是片场最“不起眼”的工种。但距离镜头、导演也最近,能一场不落地旁听导演给演员讲的每一场戏。并且只要足够细心,电影幕后工作每个岗位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都能尽收眼底,了解到轻车熟路。入行前四年,康嫝沉下心打基础。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邀请她来和年轻创作者讨论演技、演员的职业成长,指导新人演员表演。
![]()
无论素人演员、有经验的表演者,她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传授给你,观众需要怎样的演技呈现,以及如何成为懂得创造好表演的人。入围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野马分鬃》,就是她完成的选角和表演培训工作。
听完她的指导你会发现,面对过去自己不擅长的甚至恐惧的问题,比如“如何调动自身的情感记忆和生活经验来增强表演的感受力”、“如何通过表演张力,让自己成为角色”……慢慢开始有一套自己的应对办法。
10月15日-19日,康嫝老师会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见识,向你传授如何修炼演技,如何认知自我、如何向内自我探索。她会提供给你一些经典表演理论,以及一些具体可直接上手的可靠方法。
如果你是素人正对表演感兴趣,或是新人演员想入行、职业演员想自我提升,又或是导演、其他跨艺术领域等,演艺行业从业者,如果你在北京,欢迎你来体验学习。下面是完整课程内容安排,扫二维码可直接报名。
![]()
作者 | Yu
排版 | 竹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