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副主任杨启轩
学习吴信泉老首长的好作风
杨启轩
他是我的老首长。1945年初夏,他参加攻克阜宁战役后,从盐阜区返淮海区,途经淮安县苏家嘴地区时,我们相识,当时他是淮海区军分区的政治委员。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三师抗大五分校干部队解散,我被分配到淮海区新二团任参谋长。从此,信泉同志就是我的直接首长。他任三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和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时,我任旅参谋长和六师的司令部副参谋长,在他的身边生活和工作。我们性格、语言都很合得来,和他的夫人惠如同志也都相处得很好,就连他们的孩子皖湘、淮阳,我也常常逗他们玩。总之,首长与部属、家属和小孩在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生活十分艰苦的岁月里,有时没有住处而挤在一间小屋里,亲如家人,亲切得如同兄弟姐妹一样。
我在信泉同志身边工作、生活两年多,信泉同志十分重视部队的军政建设,特别是对司令部的建设。他是一位杰出的文武兼备的军事指挥员和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所率领的部队,都能善始善终、圆满地完成上级所赋予的战役、战斗任务,并多次获得上级的嘉奖和表扬。他所领导的部队没有打过败仗,培养出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而今的三十九集团军就是他亲自培育的英雄部队。
![]()
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吴信泉
老首长信泉同志,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那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们新二团配合主力部队参加淮阴战斗刚结束,信泉同志率领我们团向杨口、同心、板浦一带清剿日伪残敌。他要我们每日早出发晚宿营,加快赶路前进。我们团在第三天晚进入宿营地后,因淮阴战斗结束后未得到休息又连续三日进军,部队十分疲劳,当进入宿营地后,旅机关给我们架通电话。吴旅长亲自来电话指示我们一定要布置好警戒,赶快烧水让部队洗脚,快做饭吃,要部队早休息恢复体力。夜里十点钟旅部又送来书面通知,通信员把通知送给我,当时,我在睡梦中接了通知,迷迷糊糊打了个便条给通信员,连通知也未看又进入了梦乡了。
第二天四点钟电话铃声把我惊醒,我拿起话筒,是信泉同志来的电话,第一句话就问:“你们部队起床没有?”我回答:“没有。”“你们赶快起床开饭,按时出发。”我睁开眼,枕边一张纸,拿起一看是出发的通知,这时我紧张得全身毛发根都立起来了,出了一身冷汗。我拿通知到团首长那里,说我接到通知没看就睡着了而误了时间,团长吴大林说:“让部队赶快起床,做饭来不及了,集合部队按时出发。”部队刚集合起来,信泉同志率机关人员来到了。团长把我接到通知未看耽误了时间向首长作了汇报,我接着说我没看通知睡着了误了大事,首长听了没有发火和斥责,很和气地说:“军务大事千万马虎不得!你们按时出发吧。”部队饿着肚子就出发了。当行军到中午时分,旅部传令部队就地休息,烧开水吃干粮。
自从我这次失职误事之后,使我心坎上深深地打了一个烙印。从此之后,常把我失职误时,部队饿着肚子行军,当作故事讲给部队听。同时讲我的老首长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对部下的耐心教导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在同样疲劳的情况下,他还亲自打电话询问部队的情况,并且知道是我失职误事,他并没有发脾气和责备,他是那样一个平易近人、胸怀开阔和具有宰相风度的人。到东北后,我调到参谋处,在他领导下工作,学到了老首长不少的优良作风,他坚强的革命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
1944年冬,吴信泉和夫人俞惠如在淮海区。
老首长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作风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1946年的10月里,我们部队打哈尔套战斗结束后,奉命转战北返太平川,途经被称为“死亡之途”的大沙漠地带,西北风呼呼叫,刮起黄沙天昏地暗,睁不开眼睛。同时,在前面又横着一条西辽河,是前进途中的一大障碍,河近百米宽,河水浅处没腰,在激流处水没胸口,岸边结一层薄冰,西北风呼呼作响,河水刺骨,环境十分恶劣。敌情严重,左边是开鲁,右边是通辽,均被敌占领,过河后还有一条开通公路,我们部队涉水地段距通辽只有30余华里。一旦被敌发现,将会增加更大的困难,情况十分严峻。师长兼政治委员的吴信泉同志立即动员机关、部队,号召我们利用夜幕里的朦朦月光,争取在半小时内涉过西辽河。大家都劝他乘渡口上的小木船过去,他不同意,脱下裤子,牵着马大喊一声跟我来,师的其他领导同志和师直机关干部战士6000余人跟上去,在约半小时后,全部过到河的北岸了。这说明首长的以身作则是无声的命令,就是刀山火海,只要有这样的领导者,没有不能战胜的困难。这时,老天爷也不作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部队又踏着雪地上路了。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吴师长的运筹帷幄,对敌情判断神机妙算。当部队突破西辽河的障碍后,继续前进到第二天的午前时分,各部队才先后到达宿营地。这时,师长要司令部发通知:因部队太疲劳,就不请团的领导来开会了。要求部队对开鲁和通辽方向周密布置警戒和派出侦察。部队要洗脚、休息,恢复体力,各级干部要值班,特别注意查铺、查哨及掌握敌情。明天4点钟出发,离开驻地。18团前卫,师直属部队接跟18团,16团后卫。
翌日4点钟,师直机关部队离开驻地上路约半小时,在师直属部队行军队形的左侧方约400米左右的地方,有百余骑兵部队与我们师直部队并列行进,因天未亮看不清楚,师长令骑兵侦察排前去侦察,我们侦察排刚走出不远,敌人就向我方开枪了。这时,又令警卫营一个排向该敌展开火力激射,当敌向后撤的同时,后卫团方向的枪声也响起来了。这时师长令师直部队加快前进,又派通信参谋去后卫团下达命令,要该团以小分队交替掩护,主力加速前进,尽快脱离敌人,不能恋战。这时敌人的迫击炮火在我们师直部队的两侧爆炸,升起来的硝烟覆盖着黎明的晨空。经过半小时后,部队离开了敌人迫击炮火的有效射程区,天色渐渐亮起来了,师长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冯架炮回敬回敬。”冯志湘副师长令山炮连架炮,这时天已大亮了,看得见敌人所占的山头上的人影在浮动,我山炮连对准敌占山头猛轰几炮后,山头上的人看不见了,向我后卫团的送行“礼炮”也鸦雀无声了。我后卫团全部脱离了敌人。紧急情况消失后,各部队又继续向目的地进发。
从发生的情况看,再一次显示了吴师长的神机妙算,对此全体指战员无不佩服吴师长对敌情判断的准确和英明果断的决策。许多领导干部说,如果部队晚出发一小时的话,部队就有遭到敌人在驻地袭击的可能。因此,由于吴师长的带兵有方和指挥得力,避免了一场激战,避免了损失。1952年8月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在朝鲜金川郡召开首届庆功大会时合影。二排左四为吴信泉,左六杨启轩。
![]()
抗美援朝时期在朝鲜合影。二排左四为吴信泉,左六杨启轩。
吴信泉同志的一生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具有坚强的党性和组织观念;他工作认真负责,作风雷厉风行;他作风民主,团结同志,关心部属,在全军指战员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敬爱的老首长吴信泉同志,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选自俞惠如、吴淮阳主编《战将吴信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