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瞻基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号称明朝六边形皇帝,早年甚得祖父朱棣喜欢,由于他的存在,才使得他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有惊无险,更惊险的是,朱高炽在位十个月驾崩,正在南京朱瞻基立即抵达京城。顺利登基,很难想象,如果朱棣多活一年,不知道朱棣能不能学老爹朱元璋让皇孙上位。宣德元年,也就是朱瞻基上位不过八个月,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但朱瞻基仅用一个月就平叛,此后算是迎来了大明黄金十年。
实际上朱瞻基的开局要好过明朝绝大多数皇帝,在位期间对朝堂的掌控程度也是比较一般的,说他的开局是明朝第一,也不为过。
![]()
朱瞻基这人很奇特,永远猜不到会开出什么属性。有人夸他是“仁宣之治”的大功臣,有人骂他“坑祖宗”的败家子,有昏君的特质,好游玩,画功精湛,特别喜欢画小动物。作诗也不错,还能作诗,编曲,琴棋书画,宣宗样样皆能。由于他巡游享乐,引发了明朝皇家浮华和奢侈。这也说明朱瞻基在生活上应该是个挺有趣的人。
朱瞻基虽然喜游乐,但政绩依旧突出,宣宗玩归玩,治国理政,人家可一点儿没落下。所谓的“仁宣之治”实际上就是主政的十年,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继承其朱元璋的父与民休息的政策。他体恤民情、保护农业,史载其“坐皇宫九重, 思田里三农”。他在位期间皇权得以集中和稳固,完善了内阁,任用了一大批有能力,有才干的官员,宣宗还改革了监察制度和巡抚制度,军事上呢,他捯饬武备,巡视北边,外交上有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他本人也是一个和他父亲一样宽厚,对百姓多有善举的仁爱型帝王。
![]()
朱棣五次北伐蒙古、七下西洋、迁都北京,钱烧得跟流水似的。到朱瞻基上位时,明朝已经十分虚弱了,此时的大明需要休养生息,因此朱瞻基实施休养生息,止损求稳。给百姓减免赋税,还整顿吏治。一个皇帝,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执政期间国家的情况也算安定,就算是明主了。所以说朱瞻基的评价在明朝皇帝里,向来也比较高。
实际上,仁宣盛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祖一朝的惯性。宣宗也多次说自己仅仅是“恪守祖宗成宪”。很多制度的完善也确实是在永乐、洪熙年间就已经有了不错的底子。他对太祖、成祖驰骋疆场,开疆拓土一直是充满向往和敬佩之情的。同时他又对自己“太平天子”的称号感到心满意足。
![]()
朱瞻基在位期间的失误也不少,动放弃大片国土,开启大明的边患危机。朱棣在位期间,永乐时期在东北设置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的大片地区进行羁縻统治,在安南的征服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将其纳入明朝的领土范围,可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明朝统治区域基本退回长城一线,开平卫、兴和所、吉林船厂等大量地区落入蒙古人手中,放弃奴儿干都司,致使明朝对蒙古从攻势逐渐转为守势。其次,在交趾废置了交趾布政使司,撤回军队及官员,默许了安南地区的独立,要知道此时距离朱棣征服安南只过去了20年,可以说,朱瞻基的这一操作完全称得上是“败家”。
放任蒙古内斗,坐看瓦剌崛起。整个宣德年间,北方地区阿鲁台领导的东蒙古人和脱懽领导西面的瓦剌诸部的战争不断。然而,如此大好时机朱瞻基却并没有付诸任何实质的行动,在一次次坐山观虎斗中,使得瓦剌越发强大,有了和明朝一较高下的实力,最终埋下“土木堡之变”的祸根。
![]()
朱瞻基最大的恶政就是开启内宦参政的先例,埋下宦官专权的隐患。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是严厉禁止宦官参政、干政的,但是到了朱棣时期,由于太监在“靖难之役”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开始重用太监。到了朱瞻基统治时期,为了减轻自身批阅奏折的压力,加迅速办事效率,朱瞻基设“内书堂”让宦官们读书识字,并让宦官代为批阅奏折,参与政事,在转递文件的过程中宦官能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代表皇帝下达某些命令。可以说,朱瞻基的这项措施无疑地为宦官滥用权力、实行专权开辟了道路。在随后,明英宗时期便出现了王振专权的情况。
虽然就明宣宗朱瞻基而言,他能在一定情况下控制宦官势力的扩张,可他的子孙没有这个能力,到最后明朝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宦官时代。
![]()
这宦官干政啊,危害太大了。宦官本来是皇帝的奴仆,说白了就是下人,本来他们是没有任何权力的,但是一旦他们拥有了权力,因为他们离皇帝最近,就可以快速的架空皇帝,如果皇帝再昏庸一点,年幼一点,无能一点,搞不好直接就成了宦官的傀儡,那么宦官就可以自己的意图包装成为皇帝的意志,这么整,国家决策就会严重偏离正轨。
宦官群体比较特殊,他们不是完人,反而往往都是心理变态,他们缺乏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加持,往往鼠目寸光,掌权之后,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满足自己的私欲。但由于明朝中枢的各部一般不能与朱瞻基一起讨论和复审宦官的建议,所以在转递文件的过程中宦官能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代表皇帝下达某些命令。可以说,朱瞻基的这项措施无疑地为宦官滥用权力、实行专权开辟了道路。在随后,明英宗时期便出现了王振专权的情况。
![]()
开启了明朝浮华奢侈的时代,但他同时也没有因为过于爱好享乐以至于败坏了家业,算得上守成之君,称得上太平天子。倘若瞻基长寿,他会不会在国家发展好之后,因为骄傲,或者承平日久而怠政。然后把国家带入深渊,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这一次天不假时,三十六岁的朱瞻基就英年早逝。
朱瞻基作为这个盛世最后的代言人应该算是合格的,但说不上多么英明神武。不可否认,在封建时代,他也算一位好君王。但也正是太平盛世悄无声息地掩盖了国防危机,为后世埋下了祸根,造成了土木堡之变。尤其自从宣宗之后,宦官政治一发不可收拾,宪宗朝的汪直,武宗朝的立地二皇帝刘瑾,熹宗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以及司礼监的批红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
虽然都吹他是六边形战士,但是他真没《大明风华》吹的那么强,好在宦官掌权日重的矛盾没爆发在他手里。总体来说,明宣宗朱瞻基是个合格的皇帝,他的政策是基于对明朝当时处境的考量,至于造成的恶劣影响,完全是无心之过。
![]()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