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121字,阅读约3分钟 ▼
![]()
2025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古城叠翠流金,影像繁花竞放。
2025年9月,山西平遥迎来了一场影像盛会——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这场以“突破界限·智见未来”为主题的艺术展览中,来自全球117所院校的摄影作品汇聚于此,川影视听传媒学院的师生们,也带着他们的作品远赴古城,以《心向新生》为展题,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交织的展览。
“川影师生平遥行”短片
从7月征稿启动,到9月展览落地,视听传媒学院专业教师林阳、唐蜜精心组织学生投稿参赛,经过数月的创作与筛选,最终,吴跃筠、余旭江、李明铭、周艳秋、李含烟、赵希子睿、刘晶宁、张育尧、令狐科、孙楷文10名同学的80余幅摄影作品脱颖而出,亮相平遥古城柴油机厂室外展区。他们以沉静而敏锐的视角,讲述了一段段关于民俗文化、市井生活与个体生命的故事。
![]()
![]()
![]()
平遥古城柴油机厂室外展区,师生团队正在布展
9月的平遥秋阳和煦,对于师生们来说,布展的过程也是一次集体创作。在柴油机厂室外展区,师生团队默契协作,戴白手套、调位置、钉挂钩,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两位指导老师纷纷感慨:“同学们主动投入、精益求精,对于作品的那份专注与执着,正是‘心向新生’的生动注脚。”
心向新生,不仅是展览主题,更是这群年轻人对摄影本质的回归与叩问。指导老师林阳介绍,展览从内容与风格出发,划分为“非遗文化纪实”“自然意象”“实验探索”等多个板块,“作品之间形成视觉对话,既保留个性又凝聚整体力量,展现了学生们对‘新生命力’的共同思考。”
![]()
![]()
观展现场
走进展区,一幅幅摄影作品错落陈列。它们不是孤立的图像,更像是无数个打开的窗口——有的看见市井烟火,有的潜入内心秘境,有的则以实验手法拓展影像边界。正如林阳老师所说,在这次展览上,青年摄影正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情感的微观察;二是媒介融合性增强,静态与动态、实物与数字交互更加成熟;三是社会介入意识提升,影像更多呈现出关注文化、生态环境的批判性思考。
![]()
观展现场
展览开幕后,同学们沉浸式感受着这场国际影像艺术的魅力。23级影作1班的张育尧分享了他深入贵州拍摄非遗“芦笙”的经历——与团队用8天时间记录手艺人的日常,聆听传承人讲述文化坚守与生活现实之间的拉扯。他说,“非遗之所以是非遗,就是因为还有一小部分人在坚守这个手艺。非遗只有与现代接轨,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24级广编7班S的李明铭表示,此行最大的收获,是“从照片和摄影者的阐述中感受到每个人独有的风格与个性”。她提到了印象深刻的《飞鸟》系列,“没有鲜艳色彩,没有自然背景,只有黑白与静谧的蓝。飞鸟在城市与大雪中振翅,那是对生命荒芜最有力的反驳。”这组作品让她看到影像如何映射出对生命与自由的渴望,也让她对摄影有了更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
观展现场
展览期间,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主席曹铁、副主席嘉楠、秘书长魏晓娟也来到现场观展,与师生们亲切交流、进行专业指导,进一步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与思路。
部分作品展示
2025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
![]()
▲ 创作者:周艳秋
![]()
▲ 创作者:令狐科
![]()
![]()
▲ 创作者:孙楷文
![]()
▲ 创作者:刘晶宁
![]()
▲ 创作者:张育尧
![]()
▲ 创作者:李含烟
![]()
▲ 创作者:赵希子睿
![]()
▲ 创作者:余旭江
![]()
▲ 创作者:李明铭
从课堂到平遥,川影这群充满热爱的创作者们,用影像捕捉细微之光、传递温度与思考。这一刻,快门不再只是声响,而是他们与世界的对话——记录,传承,心向新生。
![]()
参展师生合影留念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出品 ——
【原创作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资料来源视听传媒学院
编辑 | 陈熹
图片审核 | 赖光玮
复审 | 尹丹
终审 | 余乐
欢迎投稿
cyxctzb2020@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