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柚子挂满枝头的成熟旺季,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往乡的百亩柚子种植基地里,柚林硕果累累,金黄的果实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然而,与传统山区采收的忙碌景象不同,无人机的“身影”在林间穿梭吊运,自动分拣设备在分拣车间高效运转,科技的注入让柚子基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
村民正在采摘柚子。勐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勐往乡柚子产业长期受困于采收搬运“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传统人工搬运受地形掣肘,效率低下,且人力成本逐年走高。如今在无人机飞手的操作下,“空中搬运工”无人机能迅速将装好的柚子吊运至基地路旁等待的车辆上。短短30分钟,原本需要20名工人往返搬运1个小时的一吨柚子,就完成全部转运。
“过去觉得无人机是高科技,没想到如今成了咱农民的‘好帮手’。”村民玉大姐指着果园上空往来穿梭的无人机,笑得合不拢嘴。
无人机飞手罗丹说:“团队有8台无人机,主要业务就是帮忙打药、吊运。今天我们用2台无人机开展工作,一天可以吊运20吨左右的柚子。”
![]()
两架无人机同时吊运。勐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自无人机“上岗”后,勐往乡柚子产业迎来了看得见的变化,曾经制约产业发展的运输难题,正被科技破解。据了解,勐往乡柚子种植基地共300亩,为西双版纳本地冬试早柚,亩产约5000斤,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600吨左右,主要销往浙江、湖南、广东和四川等地。
“以前采收季,光是柚子转运这一项就愁坏了我们。”基地负责人陶先生指着果园里忙碌的无人机,算起了这笔实实在在的“效益账”。在引入无人机搬运前,每到柚子成熟的旺季,基地每天都要雇佣20多名工人专门负责搬运工作,人日均工资130元,且每袋柚子从果园到分拣点的转运耗时超30分钟,遇上雨天路滑,还常出现柚子磕碰损坏的情况,让辛苦种出的优质柚子打了折扣。如今,无人机的加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每亩地的转运人工成本从过去的250多元每吨直接降至180元。
![]()
村民正在接收无人机吊运的柚子。勐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每年柚子成熟采摘期,我们都会来这里打零工,不用我们肩挑背扛,只需要在分拣点打包,一天至少能挣130元,比以前轻松很多。”刘大壮高兴地说。
近年来,勐往乡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转型机遇,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双轮驱动,积极探索无人机在低空吊运、农业植保等方面的创新运用,组织开展无人机进乡村培训活动,助力村民“家门口”技能提升,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路径,构建起乡村振兴的强劲支撑,为乡域发展注入了蓬勃新动能。(玉涛温、杨晓萍、普莉丽)
来源:勐往乡人民政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