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乌克兰战场,有一个名字正被双方媒体频繁提及——谢尔盖·斯托罗任科。
这名曾经的乌克兰上校,现如今却身披俄罗斯中将军衔,正指挥着俄军第6集团军,对乌东重镇库皮扬斯克发起猛烈围攻。
![]()
他的“变节”,不仅打了乌克兰一个措手不及,也让整场俄乌战争的“心理战”和“信息战”彻底升级。
更关键的是,这场围城战的背后,折射出俄乌冲突中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现实:真正决定战局的,往往不是武器,而是人。
![]()
从“乌军精英”到“俄军利刃”:斯托罗任科的背叛与升迁
如果回到2014年,你告诉乌克兰军方高层:他们手下的精英上校有一天会穿上俄军制服,带着重炮围攻自家阵地,估计没人会信。
但11年后,这个“不可思议”的剧本却真实上演了。
斯托罗任科的军旅履历,起点并不低。
他出身基辅陆军学院的侦察兵系,曾在科索沃参与维和任务,担任过第36岸防旅旅长,是乌军中典型的“懂战术、会指挥”的中层骨干。
![]()
更要命的是,他还参与了乌克兰在俄乌边境的工事设计,换句话说,他对乌军的防线布置了如指掌。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面对俄军特种部队的突袭,他没有选择抵抗,而是率部选择投降,被编入俄军体系。
这一举动在乌克兰被定义为“叛国”,但在俄方眼中,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写。
![]()
俄军并没有让这位“投诚者”在后方坐冷板凳,而是一路提拔。
2022年战争全面爆发时,他已是第35集团军参谋长。
到了2023年,他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司令,年仅40多岁就晋升中将,成为俄军最年轻的正军级将领之一。
这背后,是俄罗斯军方对他极高的战术信任——不仅因为他熟悉乌军体系,更因为他能用“乌军的思维”打乌军。
![]()
他是少有的能站在敌人角度思考作战的指挥官,而这恰恰是俄军在战场上最稀缺的能力。
库皮扬斯克:俄军的“瓮城陷阱”和斯托罗任科的“水银战术”
库皮扬斯克并不是一个名声在外的城市,但在乌东战线,这座交通枢纽却是乌军的“命门”。
它掌控着通往哈尔科夫的M-03公路和奥斯基尔河的核心渡口,是乌军60%前线物资的主要集散地。
谁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掐住了乌东战线的“脖子”。
![]()
俄军早在2023年就试图攻破这里,但两年时间过去,始终未能越过奥斯基尔河。
原因很简单,乌军在这里部署了第92机械化旅和第14空降旅,三道永备工事层层叠叠,加上美欧提供的情报支持,俄军每推进一步,都付出极大代价。
![]()
但斯托罗任科上任之后,打法变了。
他没有硬拼,而是选择“渗透”。
2025年9月,俄军在奥斯基尔河沿线悄悄设立了12个小型登陆点,每个点只派几十人的突击队,轻装上阵,从水路绕到乌军背后。
他们的任务不是攻城,而是切断补给、引导炮击、制造混乱。
乌军形容这种打法“像水银一样,摸不着头绪”。
![]()
与此同时,斯托罗任科也打起了心理战。
他亲自授权俄军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乌军阵亡士兵的,并放出“我熟悉你们所有布防”的言论,直接打击守军士气。
基辅智库的一份报告显示,仅在9月上旬,库皮扬斯克前线的逃兵率就飙升了40%。
这不是战术上的失败,而是心理防线的全面崩溃。
![]()
有人说,斯托罗任科把“以敌制敌”玩到了极致。
他不是在指挥一场战争,而是在操控一场认知危机。
乌克兰的“双重困境”:兵源紧张与西方援助的“口惠实不至”
对乌克兰来说,打仗打到2025年,最大的问题不是俄军进攻多猛,而是自己越来越“打不起”。
从兵员到装备,从后勤到士气,几乎每一环都在吃老本。
![]()
先说兵力。根据乌克兰国防部的数据,当前总兵力比战前减少了35%。
而库皮扬斯克前线,仅部署了原计划七成的兵力。
为了填补缺口,泽连斯基政府不得不宣布扩大征兵,将18至25岁的预备役拉上前线。
然而,响应率连40%都不到。
年轻人不想上战场,对未来也不抱希望。
![]()
装备情况同样糟糕。
在奥斯基尔河一线,乌军火炮使用率跌至30%,多数防空系统因缺乏维护已处于半瘫痪状态。
美国承诺的F-16战机迟迟未交付,连欧洲援助的“风暴阴影”导弹也被曝库存告急。
乌军前线指挥官私下抱怨:“连天上的眼睛(无人机)都看不到了,还怎么打?”
![]()
这背后,是西方援助的“战略迟滞”。
美国白宫目前正处于选举敏感期,军援审批流程一拖再拖。
五角大楼泄露的文件显示,对乌远程导弹的交付可能要等到2026年之后。
而在欧洲,德国和法国因为能源危机纷纷削减军援预算,波兰虽承诺提供坦克,但交付数量远低于承诺。
欧盟内部对“是否直接出兵”更是争执不休。
![]()
乌克兰现在的困境,是被拖进了一场“没有底牌”的长期战。
对内,兵员告急;对外,援助缩水。
而面对的,却是一个越来越懂乌军、越来越擅长“心理穿透”的斯托罗任科。
![]()
一场改变游戏规则的“叛将实验”
斯托罗任科的故事,不只是个别案例,更像是俄乌战争的一面镜子。
他让人看到,现代战争的胜负早已不取决于坦克数量,而是取决于你能否控制“人”的选择权。
当敌人的将领成了自己的司令,传统军事逻辑就会全面失效。
![]()
库皮扬斯克之战,远不止一场城市争夺战。
如果这座城失守,俄军将在地图上绕出一记钳形攻势,直指哈尔科夫。
而乌军将不得不从顿巴斯抽调兵力,重新布防。而更深层的问题是:还有多少像斯托罗任科那样的“叛将”,正在等待下一次“角色互换”的机会?
![]()
战争的底牌,可能不是导弹,不是战机,而是那些在关键时刻“换边站”的人心。
这,才是最难防的“武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