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拿着一桥大学博士文凭的大学教授,一个在日本教书多年、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中国人,竟然成了日本情报机关的“线人”。
原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袁克勤,被中国国家安全部门依法拘留,理由是涉嫌从事对华间谍活动。对,没听错,他是中国国籍,不是“日本人来华间谍”,而是“给日本当间谍的中国人”。
为什么这些年来,日本间谍越来越多?
![]()
日本间谍的冰山一角
袁克勤是中国国籍,获得日本一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经担任过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
看似是学术精英的他,却长期按照日本情报机关的要求,长期为日本提供涉华情报。
![]()
2021年,袁克勤被中国国家安全部门依法拘留,面对确凿的证据,他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目前案件已由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并移送法院审理,办案机关充分保障了他的各项诉讼权利。
袁克勤的长子曾公开呼吁“洗清冤屈”,但中方明确回应,这类间谍行为严重破坏了中日人员交流,也损害了两国关系的基础。
![]()
值得警惕的是,像袁克勤这样具有中国国籍的“内鬼”,由于熟悉中国的情况,更容易接触到核心机密,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除了袁克勤案,近年来还有多起典型的日本间谍案件被曝光。
![]()
2017年“九一八”纪念日当天,樋口健在大连因涉嫌间谍活动被批准拘捕,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从事间谍活动,其挑衅意味不言而喻;同年,一名日本公司员工以“地质勘探”为名窃取国家秘密情报,2019年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并没收财产10万元。
![]()
2018年,爱知县54岁男子、神奈川县57岁男子以及一名57岁的日籍女性分别因间谍罪获刑;2019年,辽宁60岁日企代表和“中日青年交流协会”理事长铃木英司也因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
![]()
其实,日本在1878年就成立了情报部。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华情报搜集已经到达了非常精准的程度,冈村宁次曾 18 次潜入华中地区,摸透了长江流域 9 省的军事部署。
![]()
到了21世纪,日本的情报体系已全面升级,在2003年,日本发射了首颗间谍卫星。
到了2025年,日本的防卫预算达到8.7万亿日元,专门投入2832亿日元用于建设卫星星座系统。
这个系统通过部署多颗小型卫星,能够实现对军舰、导弹等目标的实时探测追踪。
![]()
同时,日本还在强化网络情报搜集能力,2025年用于网络作战领域的预算增长29%,计划投入970亿日元建立“云系统”,实现情报信息的共享和快速分析
虽然网络和卫星能24小时不间断监视,却无法深入城市内部,没有办法获取地面上的精确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员来配合了。
![]()
情报人员
日本的核心情报机构,也分为“民间化”和“外包化”,这就让间谍活动更加隐蔽,更让人难以察觉。
日本的核心情报机构包括内阁情报调查室、省厅直属情报机构及自卫队情报系统,其中内阁情报调查室编制不足200人。
看似规模不大,却能通过“委托调查”的模式,将大量情报任务外包给科研机构、媒体、综合商社等民间机构。
![]()
而且,日本的情报人员身份呈现了“全民间谍”的特征,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工,而是以企业驻外人员、记者、留学生、游客的身份活跃在中国各地。
这些身份具有极强的迷惑性,既能轻易地接触到敏感信息,又能不被别人轻易察觉。
![]()
这些间谍大多是被利益驱动,虽然这种“拿钱办事”的模式降低了情报机构的风险,但也导致部分情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操作不当导致暴露。
不过,这些人往往获取到的情报,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因为他们搜集到的情报往往都是直击要害。
![]()
2025年,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提出设立“国家情报局”,计划将内阁情报调查室进行重组扩容,打造类似美国CIA的“日版CIA”。
根据规划,这个新机构将整合警察厅、外务省、防卫省等多个部门的情报资源,设立专门的“中国・朝鲜组”,集中力量开展针对性情报工作。
![]()
手段升级
那么这些间谍具体用什么手段获取的情报。
其实核心手段主要有三种,但是每一种都针对中国的敏感信息。
非法测绘:是日本间谍罪传统也是最危险的手段。
![]()
他们以旅游、生态考察等名义,携带高精度的GPS设备,进入中国境内,偷偷来到军事管理区附近,进行采集地理坐标数据。
比如2007年,佐藤正光、水上和则以考古名义在江西多地进行非法测绘,最终搜集到2个绝密级、4个机密级、1个秘密级的军事秘密。
![]()
2010年,某日本公民以旅游、环境考察为名,在新疆塔城地区用GPS采集了598个地理坐标,其中85个位于军事管理区。
![]()
而非法测绘获取的精准数据,到底有多大危害?
简单来说,这些数据可以直接支撑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精准打击。在卫星制导、巡航导弹等先进武器面前,精准的地理坐标、地形参数是实现高效打击的关键。
![]()
除了非法测绘,精准拍摄也是日本情报人员常用的手段。
2016年末,日本共同社的工作人员就曾拍摄到中国首艘航母的高清细节照片并公开发布,这一行为严重泄露了军事机密。
![]()
而且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即便是普通的相机也能拍摄到清晰的细节,情报人员可以通过伪装成游客、记者等身份,在公开场合拍摄军事装备、涉密场所的照片,再通过技术分析获取关键信息。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还采用“间谍卫星+地面校对”的模式,卫星负责大范围侦察,地面人员则对卫星无法覆盖的细节进行补充,这种组合让情报收集更加全面、精准。
![]()
面对无孔不入的窥探,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201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正式颁布实施,这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2024年4月,又公布了《国家安全机关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和《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将反间防谍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
不过,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
反间谍工作不是国家安全机关一家的事,而是需要每个公民、每个组织的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