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16日,泰国海军司令吉拉蓬·翁维特上将在北京与中国船舶集团签署S-26T潜艇补充协议。
这份姗姗来迟的协议,为一个困扰8年、涉及10亿美元的军购项目画下句号,幸亏当初中方坚持先收了77亿泰铢。
泰国为何拖了这么久?这笔钱如何保住项目?
![]()
编辑:y
77亿泰铢锁定项目,8年波折中的定海神针
77亿泰铢,这笔钱很关键。
说起这个数字的重要性,得从2017年的那份合同说起。当时泰国海军雄心勃勃,计划花10亿美元买三艘中国S-26T潜艇。
按照国际军贸的惯例,买方需要先付一笔预付款。这笔钱通常占合同总额的20%-30%,目的是锁定供应商,也给双方一个约束。泰国那时候经济还不错,旅游业火爆,外汇储备充足。
![]()
首付4000万美元打过去,后续又陆续支付,到项目陷入困境时,泰国已经付了77亿泰铢。
这笔钱救了项目。
2020年,德国MTU公司突然宣布停止供应潜艇发动机。理由冠冕堂皇:出口管制。实际上就是不想让中国拿到先进技术。
![]()
项目一下子卡住了。德国人的发动机不给了,S-26T潜艇就像没有心脏的身体,怎么造?更要命的是,2020年疫情爆发,泰国旅游业遭受重创,GDP大幅下滑,国防预算紧缩。
泰国国内开始有声音质疑这笔军购。陆军、空军跳出来抢预算,说潜艇太贵,钱应该花在更紧急的地方。甚至有议员提议直接取消合同。
![]()
但是泰国海军的算盘很清楚:77亿泰铢已经付了,相当于15.4亿人民币。如果单方面违约,按照合同条款,违约金是三倍赔偿。
这意味着泰国不仅拿不回已付的钱,还要额外赔偿一大笔。
算完这笔账,反对的声音小了很多。经济困难时期,谁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
德国断供逼出中国技术,CHD620成功逆袭
德国人关了门,中国人开了窗。
CHD620柴油发动机,这个名字在2020年之前,连很多军工业内人士都没听说过。德国断供后,它突然成了焦点。
这不是临时拼凑的替代品。CHD620是中国专门为潜艇研发的新型发动机,2023年7月获得国家军用标准认证。
![]()
数据很有说服力:热效率比德国MTU396高出12%-15%,功率达到1500马力,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更重要的是,中国工程师在测试中跑了超过6000小时,各项指标稳定。相比之下,德国发动机虽然名声在外,但价格昂贵,维护复杂。
泰国海军起初是拒绝的。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欧洲技术就是金标准。中国发动机能行吗?
![]()
中方很耐心,数据一摞摞地递过去,测试报告详细到每个螺丝钉。2024年5月,泰国海军终于点头了。
其实这个选择并不难理解。巴基斯坦在遇到同样问题时,很快就接受了CHD620方案。S-20P项目推进顺利,首艇已经下水。
巴基斯坦海军司令曾经公开表示,中国发动机的性能"超出预期"。这句话传到泰国,多少打消了一些疑虑。
![]()
更关键的是,CHD620完全自主可控。不用担心哪天供应商又变卦,不用看任何人脸色。对于一个致力于装备多元化的国家来说,这个优势很重要。
技术突破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项目的困难。它证明了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实力,也为后续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德国断供本想卡中国脖子,结果倒逼出了更强的技术。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发展史上并不少见。
![]()
小国军购学会算账,性价比成为硬道理
泰国这次学会了算账。
小国买军备,最怕的就是买了装备却养不起。S-26T潜艇虽然性能不错,但真正打动泰国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
对比一下就知道差距:越南的基洛级潜艇每年维护费用约2000万美元,而S-26T预计只需要800万美元。20年下来,仅维护费就能省出一艘潜艇的钱。
![]()
中方在合作条件上也很灵活。20年保修,免费提供训练模拟器和关键备件,甚至同意接受泰国农产品抵扣部分款项。
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但对于财政紧张的泰国来说,每一项都很实用。
东南亚国家普遍面临类似困境。军费有限,威胁现实,必须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最大的安全收益。
![]()
新加坡有钱,可以买最好的装备。但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更看重实用性。够用就行,能用很久,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泰国海军司令吉拉蓬·翁维特在签字仪式上说,这是"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起来很正式,但背后的逻辑很朴素:找到靠谱的伙伴,买到合适的装备。
![]()
这种务实态度正在成为趋势。印尼已经在考虑采购中国潜艇,菲律宾也在评估多源采购策略。
美国的装备固然先进,但价格高昂,维护复杂,还可能附带政治条件。欧洲产品技术成熟,但供应链说断就断,风险不小。
![]()
相比之下,中国装备的优势很明显:性价比高,供应稳定,售后服务到位,还不附带额外条件。
这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是发展理念的不同。中国强调合作共赢,欧美习惯居高临下。小国更愿意选择平等的伙伴。
![]()
一单成功带来连锁反应,东南亚市场大门敞开
一颗石子投进水里,涟漪会一圈圈扩散。
泰国S-26T项目的成功,影响远超一单生意。它证明了中国常规潜艇的可靠性,也为后续合作铺平了道路。
数据最有说服力:中国潜艇出口订单额在2025年突破20亿美元,涉及6个国家8个项目。其中东南亚市场占比超过60%。
![]()
印尼已经开始认真考虑采购中国潜艇。预算规模8亿美元,如果顺利的话,2026年就能签约。缅甸、孟加拉国也在接触中国供应商。
这种示范效应很重要。军工产品不像日用品,买家非常谨慎。有了成功案例,后面的谈判就容易多了。
泰国海军预计2028年底接收首艇。如果一切顺利,剩下的两艘也会提上日程。泰国政府已经暗示,经济恢复后会考虑续购。
![]()
从更大的视角看,这个项目标志着中国军工出口的新阶段。过去主要是价格优势,现在是技术加价格的双重竞争力。
CHD620发动机的成功,不仅解决了供应链风险,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技术自信。中国军工企业开始从跟跑者变成并跑者,在某些领域甚至实现了领跑。
国际军工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变化。美国依然是老大,但中国的份额在稳步上升。欧洲传统强国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
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这意味着更多选择。不用再被少数几家供应商绑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最优决策。
竞争是好事,垄断才是坏事。有了竞争,买家的选择空间更大,卖家的服务意识更强,最终受益的是整个市场。
![]()
泰国S-26T项目从签约到交付,历时11年。期间经历了技术封锁、疫情冲击、预算紧缩等重重困难,但最终还是成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先收钱的商业智慧很重要,技术自主的战略远见更重要。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变局中保持主动。
![]()
结语
从商业角度看,这是一次成功的风险控制案例;从技术角度看,这是一次重要的自主创新突破;从战略角度看,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国际合作实践。
中国军工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跟跑者向并跑者转变。技术自主不仅是应对封锁的被动选择,更是赢得市场的主动战略。
下一个签约的会是哪个国家?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拥有核心技术的人才有发言权。你怎么看?
![]()
信息来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