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清晨的重庆万盛,天刚蒙蒙亮,七旬张大爷就拄着磨得发亮的竹拐杖出了门。他背篓里装着自家地里刚摘的青菜,要赶早坐116路公交去集市卖钱。监控里,老人颤巍巍坐在热心人搬来的塑料凳上,盯着路口眼巴巴地等。车来了,他刚撑起身子要背背篓,车屁股却“哧溜”一下窜出去,留他踉跄着追了两步——这哪是公交车,倒像极了小时候我们追着跑、却总差半步的冰棍车。
![]()
图片源于网络
这事儿啊,就像往热汤里撒了把盐,看着平常,滋味儿却扎心。老人拄拐追车的背影,多像咱爸妈年轻时追公交车的模样?那时候他们也这样,为了省两块钱车费,顶着日头等公交;为了赶早市,天没亮就摸着黑出门。可如今轮到他们老了,咋就换不来司机师傅多等十秒钟的耐心?
有人说司机可能赶时间,可再赶也不能丢了人心。就像老话说的“急中生乱”,越急越要稳住神儿。这事儿不是技术活,是良心活——但凡司机师傅多瞅一眼后视镜,多等半分钟,老人就能稳稳当当坐上车,背篓里的青菜也不至于散落一地。这哪是拒载?分明是拒了人间那份热乎气儿!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事儿不是头一遭。评论区里,有网友说自家孕妇老婆挺着肚子被甩过,有老人拄着拐杖追车摔过跟头。这些司机师傅,是不是忘了公交车前挡风玻璃上贴的“服务市民”四个大字?他们手里握的是方向盘,可方向盘后头是千家万户的盼头啊!
咱老百姓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这话不能光挂在嘴边上。公交公司说要“加强培训”,可再多的培训也抵不过一颗真心。先不说开除司机应不应该,但总该问问:为啥总有人把“服务”当成口号?是不是觉得老人不会上网投诉?还是觉得慢一秒就会耽误发车奖金?
咱们更得琢磨:公交公司的管理制度是不是该“松松土”?驾驶员的考核是不是该多听听乘客的“心里话”?那些被拒载的老人,他们的声音是不是该被“扶上座”?
本文看法及观点仅供参考,细节如有纰漏和异议,还请补充和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