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调侃为俄军“最无能将军”的拉平,虽然已经被一撸到底,但普京的怒气显然还没有消,又下令将其解除军职赶出俄军。
![]()
据俄罗斯媒体最新消息,俄国防部官员证实,列宁格勒军区的司令亚历山大-拉平上将已被解除职务,并已经退出俄军现役。消息人士透露,拉平在离开俄军之后,可能会转入政界,据悉其下一步将担任俄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明尼哈诺夫的助理。
据悉,有关拉平被解除军职的消息尚未得到俄官方证实,但俄媒普遍认为,相关消息可信度非常高,因为之前在乌克兰前线的一系列糟糕表现,普京对于拉平的不满已经由来已久,等到现在才将其赶出俄军已经是“手下留情”了,而如果克宫真将拉平任命为鞑靼斯坦的总统助理,那其实也和流放没有太大区别了。
![]()
从功臣到拖后腿的:两场败仗改了他的军旅命
拉平的军事生涯,原本是妥妥的俄军精英路子。1964年他在喀山出生,从坦克指挥学校一路读到总参谋部军事学院,2019年升上了上将军衔,还在叙利亚战场摸爬滚打积累过实战经验。
![]()
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时,他当俄军“中部”集群司令,因为在卢甘斯克州打得不错,拿了“俄罗斯联邦英雄”的荣誉称号——那时候谁也想不到,才过两年,他就被贴上了“无能”的标签。
转折点出在2022年乌军的哈尔科夫大反攻。拉平手下的部队在乌军进攻下,三天就丢了一大片战略要地,成了俄军这些年最狼狈的一次撤退。当时车臣的卡德罗夫直接公开骂他指挥不行,说他的糊涂决策让俄军白搭了不少人手和装备。
![]()
但普京那时候没把他一棍子打死,只是把他从核心作战岗位调走,让他去当列宁格勒军区司令——这种明着调职、实则降权的安排,其实是给了他个补过的机会。
到了2024年5月,拉平又被派去当“北方”集群司令,负责哈尔科夫州、苏梅州方向的进攻,手下给配的都是精锐:有空降兵、海军步兵,还有车臣部队,甚至连朝鲜派来的部队都归他管。
可这支按理说该打硬仗的王牌部队,到了他手里却没打出样子:在哈尔科夫推进得慢不说,2025年在库尔斯克地区还被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
后来虽说把失地收了回来,还打进了苏梅州,但没能把战果稳住,反倒在乌军反击时被逼着后退,把好不容易夺下来的定居点又让了出去。这种手里握着好牌却打烂的表现,总算把普京的耐心磨没了。
最致命的是库尔斯克防线被突破那回,当时乌军冲破了拉平负责的防御区,俄军没办法,只能紧急调空降兵来救场才稳住阵脚。这事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8月俄军就宣布让叶夫根尼·尼基福罗夫接替他当“北方”集群司令,等到9月,连列宁格勒军区的位子也保不住了。
![]()
从功臣到拖后腿的,拉平就因为两场关键战役打输了,亲手把自己的军旅前途给毁了。
大整顿里的权力变动:普京治军不手软
拉平这次彻底被踢出局,可不是单独一件事,其实是普京在对俄军指挥系统搞全面整顿的一个例子。
![]()
2025年以来,俄国民卫队副司令斯特里古诺夫、前副总参谋长阿尔斯拉诺夫、前国防部副部长伊万诺夫这些高级将领,一个接一个被解职,其中不少人还牵扯到腐败问题。
前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更惨,因为库尔斯克防御工事的问题被解职后,最后自杀了。这轮整顿的核心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打破俄军里那种僵化的指挥模式,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来衡量将领到底行不行。
普京在公开场合说过一句实在话:“军队里的领导位子,得留给那些真愿意拼命、敢在战场上担风险的人。”这句话就像一把尺子,一下量出了拉平这类老将的短板。
![]()
虽说拉平一直对普京很忠诚,这也是他哈尔科夫打败仗后还能再被启用的重要原因,但战场这地方不看忠诚,只看能不能赢。等到尼基福罗夫这种中年将领在库尔斯克反击战里拿出果断的劲头时,拉平的平庸就显得特别扎眼。
更关键的是俄军高层的权力交接。拉平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人,现在这位快70岁的老将慢慢被架空了,他手下的人自然也躲不过影响。
俄军正忙着进入“后绍伊古-格拉西莫夫时代”,一批四十多岁的年轻将领开始冒头:49岁的莫尔德维切夫因为打马里乌波尔时战术有新意升了职,中部军区司令索洛丘克因为收回库尔斯克有功,被调去当陆军参谋长。
![]()
在这种新老交替的趋势下,拉平这种既没战功、又属于旧派系的将领,自然成了改革要清除的障碍。
有意思的是,虽然俄罗斯官方还没正式发文件说拉平被解职,但《消息报》这种主流媒体都已经确认了这事。这种“官方不说话、媒体先曝光”的做法,本来就是俄罗斯政治里常见的路数——既不用直接承认军方犯了错,又能通过媒体放信号,给其他将领提个醒。
普京用这种方式明明白白传递了态度:打仗的时候,能力比资历重要,能打赢比光忠诚管用。
鞑靼斯坦的“体面安排”:政治里的折中智慧
![]()
要是说免掉军职是给拉平的军事生涯画了句号,那让他去鞑靼斯坦当总统助理的安排,更像是特意设计的“体面流放”。
鞑靼斯坦虽然归俄罗斯联邦管,但自主权不小,首府喀山是伏尔加河流域的文化经济中心,和莫斯科的政治核心圈保持着一种不远不近的距离。把一个失势的高级将领派到这儿来,既让他离权力中心远了,又没让他丢尽面子。
![]()
从职位本身来看,鞑靼斯坦的总统助理一般都是技术专家或者学者来当。之前来中国高校访问的那个该职位官员阿尔伯特·吉尔穆季诺夫,就是物理学博士,还当过大学校长和教育部长。可拉平一辈子都在搞军事,从坦克指挥官做到军区司令,满脑子都是战场的事,这种跨领域任职明显不合常理。
更值得琢磨的是,喀山正好是拉平的老家——把这个“失败者”送回原点,里面的象征意义很清楚:就像古代将军打了败仗被遣回故乡,看着像是荣归故里,其实是被收了实权。
这种处理方式,也符合俄罗斯政治里的传统智慧。比起直接处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流放式调动”既能把军纪立起来,又不至于把军方内部的矛盾激化。
![]()
俄军历史上,处理打败仗的将领向来讲究平衡:既要让大家看到赏罚分明,又要维护军队的团结。拉平虽然指挥失误,但毕竟当了一辈子兵,要是直接把他送上军事法庭,说不定会让其他将领觉得“兔死狐悲”。给个闲职让他体面退场,既保住了军方的面子,又显出了普京的决断力。
从实际影响来看,这个职位对俄乌战场已经没什么实际作用,但对俄军内部能一直起到警示效果。其他将领看到连“俄罗斯联邦英雄”都可能因为失职被变相流放,肯定会更用心对待战场指挥。
同时,这也向外界表明了俄军改革的决心——普京正在用实际行动纠正杜金说的“高估俄军能力”的战略错误,通过调整人事来打破僵化的指挥体系。
![]()
拉平的下坡路,能看出来俄乌战争对俄罗斯军事体系的影响有多深。从哈尔科夫打败仗到库尔斯克失守,他每犯一次错,都成了俄军改革的推动力。
普京用“一撸到底”的解职和“体面流放”的安排,既清算过去了的失误,又为以后的转型铺路。对拉平个人来说,从军区司令降到地方助理,这种落差可能很难接受,但对俄军来说,这种阵痛或许正是打破僵局必须付出的代价。
![]()
在这场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战争里,没有永远的功臣,只有能适应战场的人才能留下来——这大概就是拉平这件事给俄罗斯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俄媒:俄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亚历山大·拉宾被解除军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