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小错不判刑就没事?轻罪时代的“罚则”变了,3类人要格外注意

0
分享至

湖北秭归县有个人,因为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被查了,检察院查完觉得他情节不算重,没起诉,但事情没就这么结束。

案子先从刑事检察部门转到行政检察部门,又被送到公安机关,检察院明确建议“得给行政处分”。

一开始公安觉得,这人已经被关过几天,还主动交了违法所得,没必要再罚。

检察院不认可,专门发了《检察建议书》,最后公安还是没收了他2万违法所得,又罚了2万——这2万因为之前的所得已经收缴,才没再实际执行。

这个案子被最高检选进了2025年初的典型案例,背后藏着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变化:现在就算犯了小错没被判刑,也可能逃不过行政处罚。

这套机制叫“行刑反向衔接”,专门堵“不诉了之”的漏洞,可实际操作里,还有不少让人纠结的地方。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法律里就有类似“行刑衔接”的说法,1979年刑法里写着,犯罪情节轻不用判刑的,可能让主管部门给行政处分。

到1996年刑诉法修订,又明确检察院不起诉后,要是该追行政责任,得把案子移给主管机关。

但那时候情况不一样,经济刚起步,行政制裁体系还不完善,大家更在意“刑事优先”——就是行政机关查到可能犯罪的事,得先移给司法机关,别用罚款代替判刑。

结果就是,“反向衔接”成了摆设,2010年山东淄博有个制售假酒案,犯罪团伙用回收的茅台、五粮液包装,灌入廉价酒甚至水,制售假酒6万多瓶,涉案金额3000多万元,29人被抓。

这类案件当时往往只注重刑事处罚,行政监管后续跟进不足,那时候大家普遍觉得,“没坐牢就算没事”,行政机关也很少主动接手这类案子的后续处理。

变化是从近几年开始的,一方面,“轻罪化”成了趋势,很多以前算犯罪的事,现在可能因为情节轻不被起诉。

另一方面,2018年检察院职能调整,反贪部门转隶后,行政检察成了重点发展的方向。

浙江大学查云飞副教授说,行政检察以前案子少,监督行政违法又有跨部门障碍,“行刑反向衔接刚好成了突破口”。

2021年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专门加了一条:不用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但该给行政处罚的,司法机关得及时移送。

2024年更不一样,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提到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高度,最高检还出了操作指引。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院办的15.9万件行政检察案件里,近6成是反向衔接的案子,差不多9.5万件。



合肥蜀山区有个叫汪某的,2022年9月跟朋友钟某借了3000块,月底谎称还了10500块(含500利息),让钟某退7000块,还发了两张假转账截图。

钟某信了转了钱,后来发现上当要回钱,汪某还删了他微信。2023年5月,检察院觉得汪某构成诈骗,但坦白、认罪认罚还退了钱,就没起诉,把案子移给行政检察部门。

行政检察部门觉得该给行政处罚,发《检察意见书》给蜀山公安分局,结果公安没立案也没回复。

检察院又发了正式的《检察建议书》——这东西有法律效力,被建议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书面回复,五天后,公安给汪某行政拘留11天,还承诺以后收到检察意见,两个月内就反馈结果。

更让人纠结的是“行刑倒挂”——就是行政罚款比刑事罚金还高。

江阴有个污染环境的案子,企业把危险废物交给没资质的单位处理,环保局先罚了15万,后来法院判企业犯污染环境罪,只罚了5万。

企业负责人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初等着判刑,“15万罚款比5万罚金多太多,扛不住”。

这种情况不是个案,在食品药品、环保、安全生产这些领域,行政罚款往往比刑事罚金高不少。

查云飞说,这是因为立法时没统一考虑,行政法和刑法各定各的标准,结果就出现了“宁愿坐牢也不愿交罚款”的情况。

检察院也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提检察建议时,一般只说该给什么类型的处罚(比如罚款、拘留),不说具体罚多少钱。

广东东莞检察院的陈剑峰还建议,要是当事人有从轻、减轻的情节,比如主动改正、赔偿损失,检察建议里可以写清楚,给行政机关参考,避免罚得太狠。



北京有个拍卖公司,用网络平台搞虚假拍卖,伪造交易记录卖珍贵文物,法院判了刑之后,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又吊销了公司的许可证,还说这是“首创反向刑行衔接闭环机制”。

可这里有个疑问:法院已经判了刑,行政机关还能再处罚吗?

现行法律只说,法院判无罪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案子,该给行政处罚的要移送,但判了刑之后能不能再给行政处罚,没明确规定。

武汉大学梅扬副教授说,其实同一行为人可能既有犯罪行为,也有没被起诉的行政违法行为,只靠刑事判决没法完全评价。

司法实践里已经有这样的例子,“辽源源兴锅炉案”中,法院说刑事判决和行政处罚的依据、程序都不一样,刑事没认定的部分,不代表不构成行政违法。

最高法指导案例“铜仁万山区检察院诉林业局案”也明确,刑事判决没涉及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后来做决定是合法的。

可问题是,法院判了刑之后,谁来把案子移给行政机关?华东政法大学练育强教授说,他几乎没见过法院主动移送的。

有次去某省高院调研,法官明确说“这不该我们做”——一方面案子太多,判完再跟行政机关沟通太费时间;另一方面,刑事法官不懂行政法,没法判断该不该给行政处罚。

上海静安区法院去年跟华东政法大学开了个研讨会,专门聊行刑衔接的事,最高法院和上海高院都有人去。

练育强说,大家讨论的重点就是怎么明确法院和行政机关的责任,比如要不要在刑事判决书里写清楚“是否需要行政处分”,或者由检察院在判决后跟进移送。

还有人担心“一事不二罚”——比如法院已经判了罚金,行政机关还能不能再罚款?

梅扬解释,“一事不再罚”主要是指同一种类的处罚,比如不能因为一个行为既拘留又坐牢,但罚金和罚款算不算“同一种类”,还有争议。

他建议,法院要是判了罚金,最好在司法建议里提一句,让行政机关别再罚款,避免重复处罚。



第一类是个体经营者,比如开小餐馆、小卖部的,以前可能因为卖过期食品被查,涉案金额小没被起诉,就以为没事,现在市场监管部门可能会跟进罚款,甚至吊销许可证。

第二类是企业里的管理人员,特别是环保、安全、财务这些岗位,企业要是有轻微违法没被起诉,行政机关可能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罚款、禁业。

第三类是偶尔犯错的普通人,比如酒驾、轻微诈骗,别以为退了钱、没被起诉就没事,交警可能吊销驾照,公安可能给行政拘留。



其实“行刑反向衔接”的初衷不是“为难人”,而是让法律更公平——既不让严重犯罪的人用罚款逃避刑责,也不让轻微违法的人“一放了之”。

只是现在这套机制还在完善,需要在“追责”和“保障权利”之间找平衡。

未来随着操作越来越规范,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能更清楚“小错该怎么罚”,不用再担心“不判刑就没事”或者“罚得太离谱”。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再打下去可能灭国,三年前乌克兰还有4300多万人,如今还有多少?

再打下去可能灭国,三年前乌克兰还有4300多万人,如今还有多少?

来科点谱
2025-06-04 06:45:02
乱了!全乱了!只有5℃!

乱了!全乱了!只有5℃!

江南晚报
2025-11-03 02:03:34
大动作:英伟达将在韩国部署26万枚GPU!为什么黄仁勋押注韩国?

大动作:英伟达将在韩国部署26万枚GPU!为什么黄仁勋押注韩国?

王爷说图表
2025-10-31 17:02:15
用了30年的不粘不锈钢锅要复产了,预售价60元!

用了30年的不粘不锈钢锅要复产了,预售价60元!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1 05:10:03
“背飞女王”远嫁美国!住豪宅,52岁白人老公身材健硕

“背飞女王”远嫁美国!住豪宅,52岁白人老公身材健硕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03 05:35:52
洗衣机的“快洗模式”不能乱用,听师傅提醒,才知道我一直用错了

洗衣机的“快洗模式”不能乱用,听师傅提醒,才知道我一直用错了

室内设计师有料儿
2025-11-01 17:27:00
《依依向北风》王潇出轨:不是不爱盛雪竹,而是自卑和攀比害了他

《依依向北风》王潇出轨:不是不爱盛雪竹,而是自卑和攀比害了他

潇洒的怂熊
2025-11-03 01:58:04
亚洲第一个倒下的国家即将出现,曾比肩中国,如今在走日本的老路

亚洲第一个倒下的国家即将出现,曾比肩中国,如今在走日本的老路

闻识
2025-10-15 18:48:02
耗资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却花5000万吃零食,被央视痛批后破产

耗资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却花5000万吃零食,被央视痛批后破产

振华观史
2025-10-31 16:25:53
老年人行房最晚到多大年龄?或许很多人想错了!

老年人行房最晚到多大年龄?或许很多人想错了!

深度报
2025-09-11 23:05:16
那年暗恋高中女老师,毕业时我鼓起勇气表白,她笑着提出一个要求

那年暗恋高中女老师,毕业时我鼓起勇气表白,她笑着提出一个要求

晓艾故事汇
2025-10-30 17:20:46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老办法”,到底是啥?别被网上说法带偏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老办法”,到底是啥?别被网上说法带偏

原广工业
2025-11-03 01:50:18
爆雷!泉州一公司突然倒闭,老板疑似卷钱跑路...

爆雷!泉州一公司突然倒闭,老板疑似卷钱跑路...

泉州热榜
2025-11-02 22:06:58
民宿成了中国游客的“隐秘交易所”:日本风俗女坦言,“中国客人很大方小费给的多”。

民宿成了中国游客的“隐秘交易所”:日本风俗女坦言,“中国客人很大方小费给的多”。

日本物语
2025-10-13 21:15:04
美国的一纸诉状,揭开了陈志和太子集团迄今为止最详尽内幕

美国的一纸诉状,揭开了陈志和太子集团迄今为止最详尽内幕

清晖有墨
2025-10-27 11:09:50
“我彻底废了!”英国小哥每天疯狂暴走27公里,坚持一周后身体变化惊呆所有人!

“我彻底废了!”英国小哥每天疯狂暴走27公里,坚持一周后身体变化惊呆所有人!

最英国
2025-11-02 17:15:20
霍思燕这件衣服太宽松了吧,练个瑜伽都快走光了,是故意的吧

霍思燕这件衣服太宽松了吧,练个瑜伽都快走光了,是故意的吧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0-26 03:25:09
量子科技站上“十五五”风口:万亿市场开启,核心标的全梳理

量子科技站上“十五五”风口:万亿市场开启,核心标的全梳理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2 11:49:00
好久没见到这样又美又飒的小姐姐了,瑜伽裤一穿,清纯又动感

好久没见到这样又美又飒的小姐姐了,瑜伽裤一穿,清纯又动感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02 16:54:11
卢梭: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发脾气、讲道理、自我感动

卢梭: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发脾气、讲道理、自我感动

杏花烟雨江南的碧园
2025-10-16 07:00:03
2025-11-03 06:39:00
阿晪美食
阿晪美食
喜欢做菜,享受做菜的过程
1073文章数 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数码
房产
亲子
本地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麒麟9030处理器突然曝光:1+4+4六核狂飙,可惜工艺不详!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亲子要闻

我发现一个带娃永远不生气的理论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