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孜州九龙县湾坝镇小伙房村,海拔2000米的山坳间,230亩白色蔬菜大棚顺着山势铺展,棚内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翠绿的青椒缀满藤蔓,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谁能想到,这片曾靠玉米、马铃薯保障基本生活的土地,如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较五年前翻了两番,钱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
从“试种”到“信赖”:小种苗点燃致富希望
走进村民何大芳负责的蔬菜大棚,她正在采摘成熟的番茄,指尖轻轻一拧,带着果蒂的番茄便落入竹篮。“昨天,我们这里的60个人采摘了一万多斤的辣椒和番茄发往重庆。”何大芳向记者介绍,在这里每人每天能挣120元,还能照顾家庭,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
2021年,中省财政资金精准落地,村里建起8亩蔬菜大棚育苗基地,免费为菜农提供青椒、番茄种苗。可起初,村民们心里满是顾虑:“高山上种蔬菜?以前从没试过,万一赔了咋办?”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村“两委”干部带头试种,从育苗、浇水到施肥,全程手把手教村民才逐渐打消了村民的疑虑。
破“气候关”解“技术难”:900万投入筑起“增收屏障”
2021年底,因高寒山区的特殊气候,番茄和青椒长势受到了严重影响。为及时解决目前的难题,湾坝镇党委政府立刻行动,一边组织村干部赴成都、雅安等地考察学习,一边对接县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五年间,累计投入900万元,不仅将蔬菜大棚从最初的育苗基地8亩扩建到蔬菜基地230亩,同时还引进了专业的蔬菜种植销售公司,带来耐寒抗病的优质品种和“双膜保温+高架栽培”的先进技术。
![]()
村民杨发成:“往年我们的番茄和辣椒只有5-6千斤,现在有了技术指导,蔬菜的收成翻了两番。”杨发成在5个村承包了230多亩土地种番茄和辣椒,如今他一边展示刚采摘的番茄,一边算起了经济账,语气里满是自豪。
模式升级红利共享:党建引领蹚出振兴路
近年来,湾坝镇不断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将最初的“党支部+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优化为更高效的“党支部+种植大户+农户+”模式,让村集体和农户在产业链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
如今,湾坝镇小伙房村的蔬菜种植已形成“230亩大棚+100亩散种”的规模,不仅有番茄、青椒等主栽品种,还试种了黄瓜、茄子等作物,产品直供成都盒马、重庆永辉等商超。2024年,小伙房村的“口感番茄”打入成都高端生鲜市场,零售价达15元/斤,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50万元,较三年前增长了400%。
![]()
除了蔬菜产业,小伙房村还同步发展芍药种植、大棚育苗等产业,年销售芍药花5万余株,育苗基地年收入超2万元。下一步,湾坝镇还计划建设冷链仓库,解决果蔬保鲜难题,开发辣椒、番茄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
来源/ 九龙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杨雪
校对 / 卢雪英
责编 / 刘睿娟
审核 / 白马
监制/ 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