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黄文
为进一步提升河南省番茄产业的竞争力,推动优良番茄品种的落地应用,10月25日,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番茄品种改良岗位专家团队携手河南中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郑州市举办了番茄新品种推介及技术培训会。
![]()
此次会议旨在解决番茄产业面临的痛点问题,展示体系专家选育的新品种优异田间表现,明确未来育种方向,为番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搭建起“科研—企业—市场”的对接桥梁,吸引了全国300余名经销商的热情参与。
![]()
当前,河南省番茄产业正面临本土高端品种竞争力薄弱、病虫害抗性不足以及品种同质化严重等挑战。经销商在选品时,核心关注点在于品种的“抗性稳产、商品性优、高附加值”。针对这些需求,会议重点推介了五个由体系专家团队精心选育的番茄新品种,这些品种覆盖了设施种植、高端鲜食、果菜兼用等多个应用场景,有效回应了市场对“好种、好卖、效益高”品种的迫切需求。
![]()
其中,“郑番1733”以其甜酸的口感脱颖而出,连续两届在中原地展上荣获“专家推荐品种”称号;“郑番1737”则以其酸甜适口的味道和强大的抗病能力(抗CMV、叶霉病、TMV、枯萎病、TYLCV和根结线虫等多种病害)受到青睐,单果重达到110-120克;“D510”品种单果重180-200克,携带TY1、TY3a、MI等抗病基因,普通栽培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过7%,耐储运、商品率高,非常适合精品果型市场;“P567”品种单果重250-280克,抗TY病毒和根结线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0%,口感和色泽均优于普罗旺斯品种,是种植户的“稳产优选”;而“Y1701”作为风味浓郁的樱桃番茄,则特别适宜采摘和高端商超销售。
关于未来育种方向,番茄品种改良岗位专家黄文表示,将重点依托分子育种技术,聚合抗病、优质、高产等多重性状,致力于培育满足多元场景需求的功能化、专用型番茄新品种。这一战略方向将为河南省番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会议主办方表示,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加强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工作,助力国产番茄品种实现提质升级,全面提升河南省番茄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益。此次番茄新品种推介及技术培训会的成功举办,无疑为河南省番茄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