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大公馆)
01
老铁们,要是不仔细看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糖有多甜、盐有多咸。
看完了,就想吃了金针菇大黄巴豆蜂蜜拌臭豆腐沙拉,瞬间领教了五味杂陈是怎么个事儿!
笔者认为,这个月的数据还是比较关键的。
从外部来看,是中美关税战进入到相对稳定的月份出来的数据;
从内部来看,也是资产价格站在十字路口,等待窗口期的参照。
由于本次国家统计局公布内容非常多,咱们就不一一列举占内存了,只说以下三项跟老百姓钱袋子关联最紧密的:
其一,楼市表现。
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0309亿,同比下降12.9%,其中,住宅投资46382亿,下降11.9%。
新建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下降4.7%,新建住宅销售额下降7.0%。
截至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6169万㎡,较7月末减少317万㎡。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307万㎡。
8月份,70城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数据显示:
9座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比7月份增加3个;1座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与7月份持平。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格外注意: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降幅比例大于销售面积降幅比例,这就表示当前新房价格也是在下跌当中的。
而库存面积的相应减少,则表示几个季度以来的缩量提质供应思路正在发挥作用,从而产生了积极的边际效益。
其二,社融表现。
8月份,新增社融规模2.57万亿,同比少增4630亿,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同比少增3100亿。
住户贷款增加303亿,同比减少1597亿,其中,居民短贷新增105亿,同比少增611亿,中长贷新增200亿,同比少增1000亿。
截至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同比增长8.8%,M1余额111.23万亿,同比增长6%。
8月末M2与M1剪刀差为2.8%,较上月缩小了0.4个百分点,达到近四年来的新低。
现在的情况是,银行那边一个劲儿地想把钱贷出去,可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住户百姓却没多少借钱的欲望。
企业敢贷款,意味着敢扩大生产、敢扩大招工规模,老百姓敢贷款买房和消费,意味着日子有底气。
可数据反映的现实却生生要跟咱们玩抽象。
其三,三驾马车表现。
8月份,社零总额39668亿,同比增长3.4%,涨幅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增速。
前8个月,全国固投金额32.6111万亿,同比增长0.5%,但涨幅较1-7月下降1.1个百分点。
8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涨幅较7月下降0.5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9.3%——
我们之所以说“稳中有进”,该项提供了重要支撑,下面我们还会重点提到。
制造业PMI为49.4%,虽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50%枯荣线以下。
8月份,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4%,进口同比增长1.3%,涨幅均较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外贸表现是低于预期的。
总体来看,消费表现相对疲软,且与居民短贷表现基本对得上。
固投表现一方面受到房地产拖累,另一方面也受全球博弈加剧影响,譬如外商投资降幅在所有注册企业类型中最为明显,达15.4%。
制造业的增速虽有一定回落,但像高科技、装备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出现了明显增速。
前者是“反内卷”这个关键变量正在发力,而后者则验证了我们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得到了持续的正向反馈。
大家看看下面这张图,体现得一清二楚——
![]()
02
就在最新经济数据出炉的这几天里,四面八方开启了同题作文。
笔者在看了大量材料后,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哪怕关于同一批数据,大家的解读竟然走向了完全相反的!
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答案依旧在上面那张8月重要经济指标增速的统计图里。
以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以及高技术工业领域为代表的经济新动能扩张指征明显;
但是,以房地产、水泥、基建投资等方面为代表的旧增长动能的表现显得有点叛逆。
其实这足以说明一个当下经济生活的核心问题:
“以房地产合基础设施为导向的旧增长模式持续放缓,而以内需消费合高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新模式尚未强大到足以支撑整个经济基本盘。”
所以才有了供给端在高科技与反内卷带动下表现出结构性韧性,以及房地产拖累下,总需求呈现出的持续性疲软。
咱们前面提到的,关于同一组数据能够出来两种全然不同的解读,根源正在于这种分化。
包括一季度GDP增长5.4%、二季度增长5.3%,宏观表现在“保5”预期之上;
但是,大家的体感却有一定出入,其实也是上述分化的产物。
关于宏观与体感层面的表现,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组数据:
![]()
再反观咱们前文提到的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干到了9.3%,这对比属实有亿点点明显。
所以,我们不得不正视两重现实——
一方面,在国家大力支持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政策下,未来有望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性领域正在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
但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目前尚未全面接棒房地产与基建领域,成为能够直接及间接吸纳上亿就业人口的强力蓄水池。
我们据此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
在新的增长动能通过上下游生产要素链条及服务要素链条,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之前,房地产及基建领域仍将是就业层面的重要抓手。
尤其是在外部扰动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的大环境下,当然更是如此。
关于当前的房地产整体表现,本次数据发布之际,国家统计局的领导公开讲了这么一段话,确实值得深思。
原话是这么说的——
“从前8个月情况看,受国内外形势变化影响,房地产市场虽有所波动,但商品房销售和住宅价格同比降幅还是在收窄,去库存成效继续显现,房地产市场仍朝着止跌回稳方向迈进。
但也可以看到,房地产销售仍在下降,修复需要一个过程,下一阶段,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还需要继续努力。”
高层如此表态,正视了当前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客观压力,与广大群众的普遍体感是一致的;
与此同时,还强调了去化流速与价格端降幅同比有所收窄,提示存在边际改善的积极信号。
这种理性声音,是目前市场格外需要的,有利于引导公众客观理性地看待市场,也有利于为后续地政策落地带来理性预期。
避免恐慌性观望或者盲目乐观,为后续政策落地创造了更平稳的预期环节。
03
现在,市场最大的悬念似乎就是:
今年最后四个月里,我们还能否迎来类似去年“9.24”那样大力度的增量政策?
理性来说,确实值得期待。
前8个月的数据整体表现有待提振,这就给政策面与财政面的持续发力创造了理论上的由头。
外部扰动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可能进一步制约外需,而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多国央行降息为国内的一揽子操作赢得了空间。
新旧动能切换仍然处在转折的关键时期,对于旧动能的依赖尚存,但新动能促成就业扩张尚需时日。
这就需要供给端加大反内卷力度,消除无序低价竞争仍然任重道远,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支持也需要进一步扩大;
需求端加大发力稳定房地产市场,极有可能是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最直接的政策抓手,也就是所谓的预期管理。
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
“近期大A市场的看涨,不正是扮演着类的预期管理角色吗?”
老实说:对,也不对。
其一,股票的财富效应与杠杆规模,与房地产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其二,由于股市自身波动较大,权益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更多拉动的是短期消费。
而要稳定中长期消费与就业,房地产所扮演的角色具有高度的不可替代性。
这是自98房改之后形成的土地财政及其上层建筑深度捆绑机制决定的。
用互联网黑话形容,属于“底层算法”层面,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
也就是说,期待中的新一轮一揽子方案,需要集中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消费、产业与房地产。
其中,消费层面其实已经迎来好消息:
商务部等九部门已于9月16日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具体内容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尤其明确支出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渠道支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服务消费信贷支持力度、实施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等具体方案,能看得出来是真给钱啊。
而关于更大力度的产业支持与房地产增量政策,我们仍需要保持耐心。
笔者注意到,目前呼声比较高的仍然是扩大就业支持与强化收储力度两个方面。
原因无他,这些比单一维度的降准降息以及季节性、周期性的利好性措施更加立竿见影,堪称老百姓的“长效定心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