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市场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学历并非唯一的“硬通货”,真正决定竞争力的,往往是是否具备行业急需的技能。根据江西省重点产业链紧缺岗位目录中可以发现,在重点产业链紧缺岗位中,有111个岗位学历要求为专科,占比高达58.4%。这意味着,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更看重“能动手、会操作、懂技术”的实用型人才。而在江西,哪所院校能为这些产业链输送稳定的人才?答案中,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
从录取分数线看,该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大专业是妥妥的“王牌”。根据2024年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均在专科分数线以上110分左右。在高职院校层面,这样的分数属于较高水平,说明不仅考生青睐,市场也认可它们的前景。
换句话说,这些专业已经从能上就行的选择,变成要拼成绩的抢手方向。背后的原因,不是宣传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需求和未来就业机会。
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制造的底层逻辑
电气自动化技术常被称作“工厂的大脑和神经”。在智能制造、智慧工厂兴起的今天,无论是生产线自动化,还是新能源设备控制,都离不开这一专业的支撑。
我国到2025年将基本建立智能制造体系,电气自动化工程师和技术员已被列为紧缺人才。江西工贸在这一专业上的特色在于:课程不仅覆盖PLC编程、自动化生产线调试,还融入了机器人应用实训。许多学生毕业后进入南昌经开区、赣州工业园的电子与装备制造企业,直接参与自动化生产环节。对于企业而言,这类“上手就能干”的技能型人才,比起理论型的研究生甚至更吃香。
![]()
新能源汽车技术:站在风口上的专业
新能源赛道有多热?数据给出了答案。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4000万辆,仅一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幅达41.4%和40.3%。江西作为动力电池与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也在加速新能源产业布局。
江西工贸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恰好卡位在这个风口。专业课程紧密对接比亚迪、江铃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的用人需求,涵盖电机与电控、动力电池检测与维修、整车调试等方向。更重要的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设立实训车间,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真实车型。这意味着,毕业生不仅能修车,还能解决新能源汽车“疑难杂症”,对口就业率极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多面手的优势
相比前两个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更像是“全能型选手”。它融合了机械制造、电气控制、计算机技术,培养的是“既会装配,也懂调试,还能编程”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机电一体化被明确为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方向之一。这类专业出身的学生,在机械装备制造、自动化生产、精密仪器等行业都有用武之地。江西工贸的优势在于,专业课程实践性很强。比如,在数控机床实验室,学生要完成从零件图纸设计到机床编程再到调试运行的全流程训练。这样的培养方式,使得毕业生往往能够“一专多能”,很受中小型制造企业青睐。
![]()
从就业角度看,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正好与江西省重点产业链实现无缝衔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这三大产业,是江西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战略重点。这意味着,学校和地方产业是一种互为支撑的关系:产业需要技能型人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则源源不断培养出能直接进入一线岗位的毕业生。对于学生而言,选择这样的专业,就等于选择了一条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成长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