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医生,早上好!”
每天清晨八点半,镇巴县人民医院呼吸肾脏血液内科病房都会准时响起这句亲切的招呼。被唤作“韩医生”的,正是汉中三二〇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第四批“组团式”帮扶专家——韩菊玲。两个月以来,她把“查房、带教、义诊”三件事写进了镇巴的山川脉络,也把“健康中国”战略的体温递到百姓心坎。
让帮扶的种子在镇巴生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韩菊玲挂在嘴边的话。在镇巴帮扶的日子里,她始终思考着如何将技术留下,让基层医护人员“接得住、用得好”,尤其在她擅长的慢阻肺、支气管哮喘、重症呼吸疾病救治与诊疗领域倾囊相授。
![]()
日常工作中,她从病历分析到病情评估,从治疗方案制定到调整依据,她都耐心讲解,助力年轻医生诊疗水平显著提升,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韩老师从不藏私,我们问什么她都耐心讲。”年轻医生赵悦说。
帮扶两个月以来,韩菊玲共完成20次教学查房、5例疑难病例讨论,30余次科间会诊。
把“危机”变“生机”
到镇巴开展帮扶工作以来,韩菊玲尤其关注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始终将“早发现、早治疗”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
![]()
2025年8月18日清晨,一位68岁的老人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15年,加重伴气喘5天”被家属用轮椅推入病房。值班医生反映患者精神萎靡,韩菊玲一听,立刻警觉起来——患者有慢阻肺病史,要高度警惕“肺性脑病”。她马上安排急查血气分析,同时迅速查看患者呈嗜睡状,双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和细小湿鸣音。血气结果回报:pH :7.391,PO2:75mmHg,PCO2:80.3mmHg,FiO2 :33%,提示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诊断明确。
时间就是生命。韩菊玲果断指挥护士准备无创呼吸机,并亲手调适参数。她深知患者初次使用呼吸机容易紧张抗拒,便俯身在他耳边,一遍遍耐心解释:“叔叔,咱们戴个面罩吸点氧,喘气就不那么累了,就像多个人帮您一把……”她细致地教他如何配合呼吸节奏,语气温柔却坚定。当天下午再次查房时,患者精神已明显好转,家属紧锁的眉头也终于舒展。
![]()
经过连续数日精心治疗,患者二氧化碳分压逐渐下降,气喘症状明显缓解。考虑到其肺功能基础较差,韩菊玲反复向家属交代长期家庭氧疗和无创呼吸机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家属深受感动,积极配合自备仪器,患者最终好转出院。更让她欣慰的是,后期电话随访中,家属连连道谢:“老人精神好多了,吃饭、睡觉都踏实,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把“疑点”变“拐点”
除了日常查房,韩菊玲也积极参与院内疑难病例讨论与会诊。她曾会诊过一位肿瘤内分泌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男性患者,主诉“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头昏、胸背痛4天”。患者多年受慢阻肺、过敏性鼻炎、冠心病等疾病困扰,此次入院胸部CT提示新增肺部感染伴空洞,虽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但复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升高,CT提示部分病灶反而新增。
![]()
韩菊玲没有轻易放弃,她反复翻阅患者既往病历,注意到多次血常规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敏感度,她提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可能。考虑到患者是五保户,她制定了既符合诊疗规范又尽可能减轻经济负担的治疗方案——激素治疗。果然,用药后患者气喘、头晕、胸腹痛等症状显著减轻,5天后复查血嗜酸粒细胞数目由原先的16.61×10⁹降至 1.05×10⁹/L,很快就好转出院。
即便日常工作繁忙,韩菊玲仍常常牺牲休息时间参加义诊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送去健康与关爱。
![]()
韩菊玲的笔记本扉页写着一句话:让镇巴百姓不用再奔波到外地看病,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她正是这样,以仁心践行初心,用实干担当使命,在“组团式帮扶”的道路上,默默散发着光与热,让我们看到了一名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最动人的模样。(梁红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