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俄白“西方”-2025联合军演现场,白俄罗斯公开展示名为“藏红花”的激光武器系统,在移动状态下成功击落低空突防的靶机。这套系统采用机动底盘,配备搜索雷达和高功率激光发射器,能在1公里范围内精确摧毁小型无人机。
乌克兰《防务快报》细致观察后发现,该系统的光电跟踪模块与中国“光箭-21A”激光系统高度相似,杂散光抑制技术和多目标识别算法如出一辙。操作界面与中国产品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软件版本存在差异。
![]()
激光武器正成为应对无人机威胁的理想选择。中国激光武器在沙特创下21发全中的拦截纪录,一次性击落胡塞武装21架无人机,单次拦截成本仅几美元。
截至目前,中国激光武器在沙特已累计拦截超过110架无人机,保持100%实战成功率。伊朗引进的“神农盾”系统也在2025年5月的俄罗斯战场视频中,展现了击落乌军无人机的实战能力。
相比之下,西方激光武器仍停留在试验阶段。美国陆军“守护者”激光系统虽宣称成功拦截无人机集群,但尚未部署到乌克兰战场。德国莱茵金属的“天空卫士”激光炮因功率不足和后勤问题被乌军拒收。
中国激光武器发展走过了一条独特道路。早期受限于技术瓶颈,激光武器功率不足,难以威胁有人驾驶战机。
中国科研人员调整方向,将反无人机作为突破口,使激光武器首先以安保产品的形式实现应用。2012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低空卫士”系统就是这一战略的成果。
经过十余年迭代升级,中国激光武器技术日趋成熟。在2025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三款性能更先进的国产激光武器系统正式亮相。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提升至全球第十位,相较2013年的第三十五位,累计上升25位。
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持续增长,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3.61万亿元,占GDP比重已达到并超过不少发达国家水平。
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增长,反映了中国坚持创新驱动的战略定力。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深潜,从量子计算到人工智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集中涌现。
白俄罗斯“藏红花”系统采用中国研发的50千瓦级光纤激光器及冷却系统。
在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前线,乌军疲于应对俄军无人机袭扰,现有防空系统不堪重负。
传统防空导弹面对“蜂群战术”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俄制“沙赫德-136”无人机单架成本仅2万至5万美元,拦截它的导弹却要超300万美元。
激光武器以其反应速度快、使用成本低、可持续作战等优势,正成为解决无人机威胁的理想选择。中国激光武器用几美元的拦截成本,破解了低成本无人机的“蜂群”攻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