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优质医疗资源正跨越最后一公里,悄然改变着基层医疗的格局。
9月18日,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第二会议室内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见面会。在包干院领导的带领下,选派的社区首席专家和健康管理专员与城阳、流亭、夏庄、惜福镇四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共同参会,此举标志着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医共体结对帮扶工作全面启动,也意味着城阳区医共体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从“治病”到“守健康”——创新双轨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积极发挥三级医院优质资源辐射作用,首批选派4名社区首席专家和4名健康管理专员正式入驻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专家坐诊、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和健康管理等方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本次派驻的社区首席专家来自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等重点科室,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级职称。这些专家将固定在对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学科建设、技术提升及复杂疾病诊疗方案制定。
“专家下沉不是简单坐诊,而是要带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城阳人民医院副院长马建林在会上强调,“每位首席专家都要当好基层医疗的技术指导员、质量管控员和人才培养员。”
健康管理专员,专注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慢病随访、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等工作,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
谋局“一盘棋”,落子“精准棋”——院领导包干制激活医共体建设新篇章
城阳人民医院推行院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制。四位院领导班子成员对口联系一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摸排其在运行管理、人才队伍、设施设备、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与发展瓶颈,针对不同单位的特点和短板,实施“一院一策”个性化指导策略,院领导不仅承担调研梳理职责,更将协调资源、打通堵点,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
由北大名医参与的基层行——以“国之大者”情怀,筑全民健康基石
由北大名医及城阳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康复医学科、老年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等资深主任医师组成的多支多学科巡回医疗小分队,将定期赴四个成员单位开展巡回医疗、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与质量查房工作。巡诊团队不仅直接参与门诊接诊、疑难病例讨论,更重点通过“传、帮、带”方式,强化基层医务人员实战能力,推动三级医院的诊疗规范与技术标准下沉基层,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破局基层医疗——以“精准结对”直联村医,构建健康乡村新路径
城阳人民医院专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集体卫生室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机制。结对专家将通过远程会诊、带教培训、绿色转诊通道等多种方式,直接对接最基层医疗单位,实现技术帮扶直达村级医疗卫生“神经末梢”,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同质化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
城阳实现“大病不出区”——双向转诊畅通,就医格局更优化
随着社区首席专家与健康专员全面进驻,双向转诊机制已从理念全面落地为现实。基层医疗机构专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与慢性病管理,而城阳人民医院则重点承担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工作。
通过设立的转诊绿色通道,城阳人民医院对来自四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检查和住院。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进行后续康复治疗,真正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高效就医模式。
这一分工协作的新型诊疗机制,不仅显著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大病不出区”正逐步成为现实。
![]()
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医共体的深入推进,正悄然改变着区域医疗格局。随着专家下沉、资源下移,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将得到实质性提升。
![]()
双向转诊通道的打通,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也让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大病不出区正从理想走向现实,一个更加完善、更具韧性的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