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郎咸平作为国内知名经济学者,曾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预测。
2
他指出,若生育水平长期处于低位,半个世纪后中国总人口或将锐减至5.8亿,这一数字尚不足当前14亿人口的一半。
3
现实数据也印证了这种担忧:2023年全国新出生婴儿仅为902万人,相较2017年高峰时期的1758万近乎缩水一半。
![]()
4
尽管2024年出生人数小幅回升至954万,但同期死亡人数高达1093万,全年净减少达139万人。
5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我国连续第三年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6
究竟是什么导致年轻人不愿生育?我们又该如何有效提振生育意愿?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7
人口减少风险存
8
浏览近年来的人口统计资料,便不难理解社会对人口萎缩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9
2024年虽然新生儿数量比前一年增加52万,但仍无法扭转整体下行趋势。
![]()
10
2016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时,官方预计每年将新增1000万至2000万新生儿。
11
然而实际情况是,四年累计仅多出生6000余万人,连最初预估下限的三分之一都未达到。
12
在人口增长乏力的同时,低生育率与老龄化进程正加速叠加。
![]()
13
目前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0,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韩国。
14
而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替代水平为2.1,两者之间的落差极为显著。
15
与此同时,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2023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亿,占总人口比例15.4%,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位高龄者。
![]()
16
综合上述趋势分析,郎咸平关于未来五十年人口降至5.8亿的判断,并非无端臆测。
17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当前29岁以上的成年人口规模为8.9亿。
18
再过五十年,这部分群体将基本退出生命历程,如果新生代始终维持极低出生水平,人口总量大幅下滑几乎不可避免。
![]()
19
当然,也有部分专家认为5.8亿的推算过于悲观。
20
毕竟2024年仍有611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即便每对夫妇只育有一子,每年也能带来数百万新生婴儿。
21
不过,结婚人数的逐年走低以及年轻一代生育观念的根本转变,使得未来人口走势充满变数。
![]()
22
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群体,在育儿态度上已与父辈大相径庭。
23
2022年全国登记结婚的夫妻仅有683.3万对,较上年减少了80万对。
24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单身生活或丁克家庭同样幸福,没有必要为了传统责任牺牲个人自由。
![]()
25
青年不敢生的真相
26
外界常误以为年轻人是主动选择不育,实则更多属于“想生却难以为继”。
27
首要障碍便是高昂的养育成本。
28
《中国生育报告2024》进行了一项测算:将一个孩子抚养至17岁,平均支出约为53.8万元;若继续供其完成大学教育,则需额外投入14.2万元,合计接近68万元。
![]()
29
这还只是全国均值,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实际花费普遍翻倍甚至更高。
30
除了显性支出外,日常隐形开销也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
31
婴幼儿阶段,奶粉、尿布等基础用品每月开销至少2000元以上;
32
进入幼儿园后,优质园所每月收费起步即达3000元;
![]()
33
随着年龄增长,各类学科辅导班、才艺培训班接踵而至,一年动辄耗费数万元。
34
有家长粗略估算,子女教育支出可占据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相当于夫妻一方全部收入尽数用于子女培养。
35
除经济压力之外,职场环境尤其是女性面临的就业困境,也成为阻碍生育的关键因素。
![]()
36
调研数据显示,女性在生育后平均收入下降34.3%,其中42.9%的人薪资直接腰斩。
37
一位互联网公司运营人员休完产假返岗后发现原岗位已被他人接替,最终被调往边缘部门,月薪从2万元骤降至1万余元。
38
求职过程中,“已婚未育”或“育龄女性”标签常导致通过率降低30%,部分企业招聘公告中甚至明示不录用处于生育阶段的女性。
![]()
39
在此背景下,即便女性主观上有生育意愿,也不得不优先考量职业发展。
40
当经济负担与职业风险尚未缓解之时,育儿所需的巨大精力消耗又进一步加剧心理抗拒。
41
当前多数家庭呈现“421”结构——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名子女。
![]()
42
单是辅导作业一项任务就令人疲惫不堪:小学生每周平均需家长陪伴学习5.88小时,初中生虽略有减少,仍需3.03小时。
43
每天下班回家陪孩子刷题至深夜,周末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已成为常态。
44
一旦家中老人身体不适,还需两头照看,身心俱疲之下,何谈再生二胎?
![]()
45
人口降麻烦渐显
46
生育率低迷、人口持续萎缩,不仅关乎未来结构变化,当下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47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劳动力短缺。2010年,我国15至64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0亿人。
48
到2023年已缩减至8.75亿,专家预测到2050年或将仅剩6亿左右。
![]()
49
如今不少工厂面临招工难问题,制造业用工缺口超过2000万人。
50
餐饮业找不到服务员,外卖平台缺骑手,快递站点常年张贴招聘启事。
51
人力稀缺直接推高用工成本,许多企业难以承受。
52
一些利润微薄的小型加工厂因无力支付更高薪酬而被迫关停。
![]()
53
某服装加工企业负责人坦言,三年前月薪4000元尚能招到工人,如今开出6000元仍无人问津。
54
即使接到订单也不敢承接,担心赚取的利润尚不足以覆盖人工开支。
![]()
55
劳动力萎缩不仅冲击生产体系,更严重削弱社会保障系统的可持续性,养老金收支失衡首当其冲。
56
目前约五名在职员工供养一名退休人员,预计到2050年将变为1.5人养一人。
57
社科院预测显示,2035年我国养老金将首次出现赤字,到2050年累计缺口可能突破10万亿元。
![]()
58
此外,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也受到深远影响。
59
在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近八成患有慢性疾病。
60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老年病床位缺口达三成,大型医院老年专科更是“一床难求”。
![]()
61
教育系统方面,2020年至2023年间,因学龄儿童减少,乡村地区平均每年关闭约5000所学校。
62
但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紧张,家长抢购学区房、报名补习班的现象丝毫未减。
![]()
63
多方行动解生育困
64
面对生育低迷带来的多重挑战,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纷纷出台应对举措。
65
自2025年8月底起,全国范围推行育儿补贴政策,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助。
66
对于2022至2024年间出生的孩子,还可申领300至10800元不等的过渡性补贴,公办幼儿园同步免除学前一年保育费用。
![]()
67
中央层面提供基础支持,各地则因地制宜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地方激励方案。
68
湖北天门市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家庭可获得总计28.71万元补贴,第三个子女则可达35.59万元。
69
补贴内容涵盖教育减免、购房补贴等多项福利。
70
政策实施后,2024年当地新生儿数量同比增长17%,奶粉销量亦上升三成。
71
东莞长安镇厦边社区的做法更贴近居民日常生活:
72
生育二孩可享2万元一次性奖励,每月另发放300元补贴;
73
生育三孩则享有5万元奖励金,每月再增发500元。
74
社区还配套建设托育中心,步行15分钟内即可完成接送托管。
![]()
75
除政府主导外,企业与学校也在积极探索缓解路径。
76
携程试行弹性工作制度,允许员工居家办公以便兼顾育儿需求。
77
部分企业借鉴日本经验,在办公楼内设立内部托儿所,让父母上班期间也能照看幼儿。
![]()
78
学校持续推进“双减”改革,合理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79
媒体平台积极倡导科学育儿理念,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培训热潮,重视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80
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但要真正扭转人口颓势,仍需长期系统布局。
![]()
81
短期目标设定为:到2030年,将总和生育率提升至1.3以上,托育服务覆盖率由目前不足5%提升至20%。
82
长远来看,必须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包括生育津贴、普惠托育、职场权益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每一环都不可或缺。
![]()
83
郎咸平的预言实质是一种警示,提醒全社会正视潜在危机。而破解困局的核心,在于切实回应年轻人的真实顾虑。
84
只要各方协同努力,逐步化解养育成本高、育儿压力大等问题,局面有望逐步改善。
85
毕竟,下一代承载着国家的未来。
86
唯有让年轻一代敢于生育、愿意生育、能够负担得起养育责任,才是根本出路。
![]()
87
结语
88
解决人口结构性难题没有速成之法,只有当各项政策真正减轻家庭负担、缓解心理焦虑,年轻人才会拥有生育的信心与勇气。
![]()
89
![]()
90
![]()
91
![]()
92
参考文献:1.九派快讯:《事关育儿补贴,新规发布!》2025-09-19 2.封面新闻:《画说热点|老龄化》2023-05-09 3.澎湃新闻:《出生人口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湖北天门做对了什么?市委市政府分析》2025-09-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