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思冉,摄于采访当日
余思冉是2018年毕业的音乐剧演员。
至今她已经演了《美女与野兽》《面试》《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也许美好结局》《哈姆雷特》《危险的怜悯》等十几部剧目,几乎都是女主角。
当被问到接戏的标准时,思冉开了个玩笑。
她说接戏不能触碰她的底线。我问底线是什么?她说那可不能告诉你。
「我是一个很有秘密的人。」
![]()
余思冉出演音乐剧《危险的怜悯》
事实上,这也是我对她的一种感受。
作为观众,我们被舞台上的角色所吸引。有时也会好奇,角色之下的演员,在剧本之外会是怎样的呢?
余思冉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感到好奇的演员。
她「专业」、「完美」、「周到」,就是没有一个缺口,能够得以一瞥她内心的景色。
这次剧焦播客采访余思冉,我想走近那个真实的她自己。
思冉最近出演了一部独角戏——音乐剧《存在者》(The Last Man),我的提问就从这部剧开始。
![]()
余思冉出演音乐剧《存在者》
因为演员有设计角色的自由度,她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了不太常见的「入殓师」。
原来她近来有意去接近「死亡」这个话题。
她回想起从小就对葬礼仪式感到恐惧,对死亡、「后事」等至今依然如孩子般无知,对她而言死亡就像一个黑洞。
她感受到了那份对于未知的恐惧以及想要打破那片空白的心情,于是着手给自己补全「死亡教育」这一环。
她的第一个「秘密」渐渐清晰起来:她会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感受。
小时候,内向的她是大人眼中的「乖乖女」,她不太同意这个说法,但「叛逆」这个词也不准确。
「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我只是一直比较关注自己的感受。」
![]()
余思冉,《也许美好结局》概念照
在问答的过程中,对于很多问题,思冉也不会「顺从」提问的逻辑。她尽可能唤起自己真实的感受,然后尽可能地准确描述它: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像《美女与野兽》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还有哪些?」
「里程碑说得太大了,我只能说我有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
「一个感受力强又习惯充分准备的演员,是技术派还是感受派?」
「我不知道…如果都有是不是更好?」
她是一个「感受型」的人,而建立感受需要时间。时间,可能就是她所说的「我有自己的保护色」。
适应新的工作场合,她需要时间;挑战一个角色,她需要时间;让演过的剧目在身上留下痕迹,她需要时间;回答一个采访问题,她更需要时间。
就像蜗牛在没有伸出触角时,在壳中换取安全时间。
![]()
没有弄清楚自己的感受之前,她可能是「冷漠」和「哑然」的。
「我要保护我的感受」这是思冉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感觉。
走上音乐剧道路,是因为感受到了老师看她时眼中的光;懵懵懂懂之中感受到恩师的垂青,开启了女主之路。
面对未来,她明白,规划和算计抵挡不住「不断涌向我们的、无限丰富的不确定性」。
那就不去对抗时间,「就让感受带着我向前」。
如果你也想了解真实的音乐剧演员余思冉,欢迎收听本期剧焦播客。
![]()
编辑 | 米兰
剧焦编辑部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