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购同权下的学区房真相:深圳3分差距改写入学规则
学区房遭“租购同权”绞杀?中美对比颠覆认知
房东税+租购同权:学区房价格铁幕降临?
教育公平推进中,顶级学区房为何屹立不倒
![]()
近期关于"学区房崩盘"的传言甚嚣尘上,起因是9月将实施的《住房租赁条例》中"租购同权"条款被误读。但数据与事实揭示:优质学区房仍是不可替代的硬通货。
自媒体热炒的"房东税"实为旧规新执。1994年起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早已明确:个人出租房屋需缴纳增值税、房产税等税费。此次条例只是要求租赁合同备案,使征管更规范。至于"租购同权会消灭学区房"的论断,更是对政策的片面解读。
租购同权理念近年持续推进。2022年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2024年三中全会重申该方向。但需注意:政策原文明确使用'推动'二字,意味着落地过程将结合区域实际逐步实施。
![]()
从国际经验看,租购同权与学区房价值共存是常态。
美国纽约州杰里科学区房屋均价161万美元(全州均价35万),溢价355%。租户子女入读公立校需提供完整租约、水电费账单等连续12个月的居住证明。
中国香港湾仔12校网内,租房家庭可申请校网内公校,但顶级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优先录取校友子女,剩余学位抽签分配,租房者录取率不足15%。房价仍比非校网区域高出20%-30%。
这些案例印证: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均等化。优质教育附着的地理稀缺性,使学区房抗跌属性凸显。
国内政策实施将采取梯度化策略:
人口流出城市(如沈阳铁西区)已实现租房直入学,因学位供给充足;
学位紧张区域(如北京海淀)仍执行积分制。深圳南山区某重点小学2025年录取数据显示:购房家庭基础分80分,备案租房最高77分——3分差距淘汰近三成申请人。
![]()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配套细则中的人性化设计:
租户使用学区需房东签署《学位授权书》,避免"学位被盗用";
北京西城等热点学区执行"六年一学位"锁定政策,保障业主权益。
当前市场分化印证学区房真实价值:
伪学区房加速贬值:北京中关村30㎡"过道房"单价从19万跌至14万,跌幅26%(多校划片政策影响);
真学区房韧性明显:深圳香蜜湖带深圳高级中学学位的品质住宅,2025年仅回调5%,租金同比上涨3%。
本质而言,租购同权促进的是住房资源优化配置。教育部2025年试点"数字学区"改革,杭州未来科技城某楼盘已接入省级VR教育平台,实现名校课程共享。这种"房产+科技"新模式,让教育公平与资产价值获得双赢。
![]()
根据北师大团队预测:2028年小学适龄人口比峰值减少30%,家长更应关注:
避免"老破小学区房",选择房龄10年内、面积60㎡以上品质住宅;
初中学位房持有周期可延至2030年(生源峰值滞后);
配置教育属性房产不超过家庭总资产15%。
教育公平是理想,资源稀缺是现实。正如上海静安区某业主所言:"买学区房如同收藏艺术品——懂价值的人自会持续买单。"
欢迎讨论:您认为租购同权会改变学区房逻辑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