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一系列文章里,我们基于各地的《统计年鉴》,分别介绍了北京、深圳、广州、苏州和宁波2022年或2023年17个国民经济行业增加值占区域经济的比重情况。
从分布看,除了北京是信息软件业排名第一外,其余列一例外皆是工业排名第一。所以,这些城市都可以说是工业之城。
曾经北方最大的城市天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否像这些南方的工业城市一样,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呢?
![]()
几乎没有任何意外,2023年,天津工业增加值5359亿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高达32.0%,如同海河畔的巨轮,和苏州、宁波一样,同样稳稳锚定着天津经济的航向。
有所不同的是,这个数字不仅彰显着这座城市作为北方工业重镇的历史底蕴,更见证着其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的转型步伐。
从航空航天到石油化工,从汽车制造到高端装备,天津的工业体系正在经历着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
批发零售业以1472亿元的增加值占据全市生产总值8.9%的比重,延续着天津作为北方商贸中心的基因。
从漕运时代的商贸枢纽到如今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商业血脉始终在这座城市中流淌。滨江道商业街的繁华与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共同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商贸篇章。
金融业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分别贡献了6.9%的比重,各自创造出1157亿元的增加值。
这两个行业的并驾齐驱,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双重定位。天津港的集装箱码头与滨海新区的金融街区,共同构筑起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细分领域,信息软件业626亿元(3.74%)和租赁商务服务业625亿元(3.73%)的规模相当,这两个新兴服务行业虽然比重不大,却代表着天津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特别是信息软件业的高速发展,正在为这座传统工业城市注入数字化新活力。
房地产业占比6.3%,但从整体结构来看,与其他服务业共同构成了经济生态的重要补充。
科研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等行业虽然单个规模不大,却是城市创新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要保障。
纵观整个GDP构成,天津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工业主导下的多元探索。32.0%的工业占比保持着传统优势,批发零售、金融、交运仓储等服务业板块相互支撑,形成了"制造为基、服务协同"的发展格局。这种结构既体现了历史积淀,也反映了转型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