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气候变暖,黄淮海种麦老习惯得跟着变一变了。全球变暖让黄淮海气温上升、降雨增多,光温水资源更丰富。
![]()
从前“秋分种麦正当时”,现在这套老话跟不上气候节奏了。早播小麦易冬前旺长,耗养分、抗冻差,还遭病虫、易倒伏。
农业专家说,适当晚播能培育壮苗,让小麦安全过冬、来年高产。
晚播不是瞎延后,得盯着温度选日子,这是关键讲究。
![]()
黄淮海主要种冬性、半冬性小麦,播期看日平均气温定。北方冬麦区适宜晚播期10月5日—12日,最晚别过10月15日。黄淮海北片10月7日—15日播种合适,不迟于10月20日。
黄淮海南片更靠南,10月15日—25日播,最晚到10月30日。记住“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墒情不足先造墒或浇“蒙头水”。整地也有门道,秸秆还田要切碎、撒匀、深埋、压实,别让秸秆挤在播种层。
连续旋耕两三年的地,最好深耕一次,耕深25—35厘米才够劲。
![]()
旋耕整地得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两遍后镇压耙实,踏实土壤防跑墒。
播种量按播期定,北部冬麦区亩基本苗25万—30万,别贪多。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20万—25万,南片15万—18万,晚播一天苗加1万。
但黄淮冬麦区亩基本苗别超35万,北部别超40万,过密长不好。播种深度3—5公分合适,墒好、地力差或播晚的地,3公分就行。墒差、地力好的地,播4—5公分,太浅易落干,太深苗弱分蘖少。
![]()
选品种别跟风,看地块所在区域和气候。北方冬季冷,选冬性、半冬性品种。
黄淮海中部以半冬性为主,搭配冬性品种;南部温暖,半冬性为主可搭弱春性。抗病、抗倒伏、品质都得考虑,卖粮渠道不同,品种选择也有讲究。播后镇压很重要,秸秆还田没耙实、播时没镇压的地,墒适宜时赶紧压。
缺墒、秸秆还田或土壤不实的麦田,11月底至12月上旬浇越冬水。浇水等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左右,水渗下去后及时划锄,保好墒。
![]()
冬前除草防虫别错过,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温10℃以上抓紧干。要是前茬收晚或天气耽误播种,别慌,“四补一促”技术能救急。选早熟高产品种“以种补晚”,精细整地、足墒下种“以好补晚”。
播期超了,每推迟一天苗增0.5万“以密补晚”,加大基肥“以肥补促”。老辈看天种地的经验值得尊重,但气候变了,科学调整更保险。
我个人觉得,把传统智慧和现在的技术结合,种地才能少走弯路。今年播种试试晚播技术,不同地块情况不同,得灵活着来。
![]()
现在该干啥?先看地块墒情,整地、备种、定好播期,别拖延。有不懂的问问农技站,多和邻里聊聊,把准备工作做在前头。
小麦能不能安全过冬、来年多打粮,就看这播种关键期咋把握。
跟着气候变农事,科学晚播育壮苗,盼着明年夏天麦囤满当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