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秘书长,麻烦车慢一点,我想看看沿途的庄稼。”——1996年4月28日15时许,李讷在驶往平顶山的中巴车里抬头嘱咐司机。车厢里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能感到她语气里的那份近乎本能的亲切。出生在中南海,却始终惦记黄土地,这一点,她跟父亲一模一样。
车子拐进临颍县招待所时,地方干部已经列队等候。高德领站在最前排,看见那位穿灰上衣、蓝布裤的中年女士,下意识以为是哪位普通职员。介绍一出口,他猛地挺直腰板——“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同志”。那一刹,高德领心里发热:从小唱《东方红》,今天居然能迎到主席后人。
李讷没有寒暄客套,开门见山:“父亲1958年到过襄城县,那里我一定要去。”同行的还有王景清、张玉凤及几名警卫。一行人立刻赶往双庙乡郝庄,五月初的豫中平原热浪翻滚,车窗外大片烟叶青得晃眼。李讷隔窗看了半天,说了句“父亲当年夸这里是烟叶王国”,声音极轻,却让全车人安静许久。
![]()
17时许,他们抵达毛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听完讲解员介绍,当地群众早已在院外围得水泄不通,想亲眼看看“主席闺女像不像主席”。有人小声议论她的宽额头,李讷听见,不知是激动还是尴尬,抬手理了理头发,低声对身旁王景清说:“让大家久等了。”那神情,倒像闯进自家后院的邻里,不是国家领袖的家属。
在展厅深处,她看见父亲戴草帽站在谷田里的那张老照片,突兀地停住脚步。照片并不陌生,可那张放大版她第一次见。她微微眯眼、前倾,像要穿越胶片去捕捉1958年的热浪。随后,她又认出了合影里那个被主席抱起的孩童——如今的李八七。两人握手合影时,李讷打趣:“你改名改得挺有创意。”话音一落,周围人都笑了出来,气氛缓和不少。
当晚,他们回到平顶山宾馆。李讷站在阳台上,看见脚下灯火稀疏的街道,自言自语:“父亲当年肯定想不到这里会变这么大。”王景清递来保温杯,只说一句:“早点休息。”夫妻俩在外人面前寡言,可只要对到眼神,就能明白彼此心思,这是一种长年风雨才炼成的默契。
![]()
次日清晨,队伍向郏县出发。车进“广阔天地乡”机关大院,大门口那块木牌格外醒目。牌匾上八个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笔力苍劲。李讷脚步未停,眼泪已涌:“这是父亲用钢笔写的。”她伸手摩挲字迹,指尖有些发抖。工作人员赶紧递上原件复制件,她盯着那一行行墨迹,低声确认:“钢笔水迹没错。”这句肯定,像是给众人,更像是给自己。
机关院落的土路边,几名老社员围上来。有人提到当年上山下乡,提到那句被他们挂在嘴边几十年的口号。李讷听完,沉默半晌,只回了四个字:“辛苦你们。”这并非客套,她深知那段岁月的重量。
午后,他们转赴三苏坟。李讷大学读历史,对苏洵父子颇熟,能背大段《六国论》。她在碑前写下“先贤”二字,落款却加上“王景清”——“把我们家老王也写上。”当地干部听得发愣,随即笑成一片。质朴的夫妻情味道很浓,却绝无炫耀意味。
短暂停留后,队伍又赶到神马帘子布厂、白龟山水库。李讷走得很慢,几乎每到一处都问一句:“父亲来过吗?”若有人回答“没有”,她便点点头继续往前;若回答“来过”,她会停下脚步,多看几眼,仿佛要把空气里的温度存进记忆。
![]()
4月30日晚,平顶山“五四”晚会现场灯火通明。李讷坐在观众席中间,节目最欢快时,舞台灯扫到她,她起身鼓掌。高德领后来回忆:“我第一次感到主席后人也和普通观众一样投入。”
短短三天,地方干部几乎被她的行程“拖着”跑。有人说她身子骨弱,可步子比年轻人还快;有人说她性子急,一到现场就四处张望。事后我也想,或许她怕错过任何一点能追念父亲的细节。
时间线拉到2013年12月28日,北京民族文化宫摄影展“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开幕。北风横扫长安街,李讷坐轮椅由王景清推着进门。她第一句话仍是熟悉的催促:“不休息,赶紧看。”八十多岁的老人,对父亲的相片仍存孩童般好奇。
![]()
展厅里悬挂的,是56个民族在毛主席像前的日常瞬间。李讷看得入神,王景清不敢推得太近,怕轮椅碰到画框。每隔几米,她就要说一句“让我再仔细看看”,偶尔回车十几公分,再看一次。那一晚,她重又变成1976年灵堂前的女孩,只是眼泪被岁月蒸干,不再轻易滑落。
展览结束,她对作者孙大虹只说一句:“创作思路好,辛苦了。”随后签名,又把王景清的名字加在旁边。几十年前的“把老王也写上”,如今依旧。对她而言,夫妇并肩,就是生活的本色。
1996年河南行与2013年北京展之间,相隔17年。对普通人是半段人生,对李讷,只是继续寻找父亲的两个坐标。有人问她:这种找寻何时是尽头?她没有回答。可看她一次次掠过故迹、端详墨迹,人们大概明白,这是她特有的纪念方式——用脚步丈量岁月,用目光确认父亲的存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